UEPlay游藝館

一個探討童玩、玩具、遊戲、游藝、教育的空間

September 5th, 2016

玄機游藝 — 公道教訓七分杯

文:張世宗

圖:張世宗教育研究室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在飲食方面的注重,早已超越了填飽肚子等生理需求的層次;而對於飲食生活器物的注重和講究,也是世界上其它民族難以望其項背的。例如- 當其它地區人們到現在還在使用刀叉或手指進食,中華文化影響所及地區的人們,早就以「筷子」(古名“箸”其古代之發音還保留在閩、粵、客之語言中)作為進食工具。

還有生活飲食文化中的飲酒和飲茶文化- 包含其衍生出的酒令、流觴、鬥茶等游藝活動,以及承載這些活動的酒器、茶具…等生活實用物件,自古流傳至今種類繁多大有可觀。質言之,這些飲食文化文物等不但提供了人們的生活功能、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情趣,也是生活美學、工藝技巧、和創作智慧等的一大體驗。

本「游藝美感解碼」專欄接續之前介紹過的「倒灌玄機壺」和「底注玄機壺」等,在本期要介紹另一種具有奇特功能、暗藏玄機、且饒富科學智慧的「玄機杯」,民間普遍稱之為「公道杯」。此種杯在明代洪武年間已見於世,稱「九龍杯」(見圖1,筆者認為稱之為「龍頭杯」更適合),乃是以其獨特的造型美而名之。後來此種杯傳到琉球(今已成為日本屬地「冲繩」-明清兩代琉球有琉球王朝還向中國朝貢)就被稱為「教訓杯」,則是因其獨特的功能美而得名。現石垣島當地人士將之作為觀光禮品,然還是註明是傳自中國的“教訓茶碗”(見圖2)。以下就介紹此種玄機杯的獨特功能、科學原理、以及其所寓意的價值。

投影片1  投影片2

「龍頭杯」(或稱「九龍杯」)介紹 (Know-What)

以龍頭杯為代表的公道杯在世上算屬獨門,它們是傳統民間能工巧匠的傑作。可惜的是在中國自東漢以降獨尊儒術的傳統價值觀之下,這種民間匠師藝人的創意智慧,通常是被為是與功名無關,不登大雅之堂的的奇巧淫技。

甚至許多流傳至今,記載民間技藝工藝的典籍如「齊民要術」、「夢溪筆談」、「天工開物」…等,還是得靠有興趣且有心的文人記載,才能流傳後世,讓後代子孫得以有機會一窺祖先智慧堂奧,有更多的民間智慧卻因沒有紀錄,或沒有流傳,或即使有紀錄流傳,也散失在歷代兵荒馬亂的戰爭或祝融之災,就消失於浩瀚的歷史長流中,永遠不得知了。

緣此道理,公道杯的原始創作者是誰?和起於何時?這些問題的答案並未見史料記載。倒是龍頭杯之產生,有一說是和明代開國皇帝洪武皇帝有關。據說是在明初由專為皇室製作御磁的御窯廠之瓷工所製作出,由御窯廠所在之浮梁縣(今景德鎮)縣令進貢給洪武君朱元璋的。

察此公道杯的原始造型,其外型是中央有一昂首龍頭的青花瓷杯,放置於一件也是青花瓷製作的高腳座上,巧妙之處是當你酙酒於杯內到七分滿的時候就停止,方可以整杯一飲而盡。可是如果你太貪心,把酒水倒至八分獲以上的時候,整杯酒水就會全部由杯中消失殆盡(流入下方底座之內),杯中酒水一滴不剩完全漏光。

後來此杯流傳至民間,也被大量仿製,但是就不能以皇室專用的龍頭來做公道杯的造型了,因而又產生了多種不同造型的設計,例如:杯中有水牛、立翁…等動物和人物等的造型設計(見圖3)。

投影片3

「公道杯」(或稱「七分杯」)的科學原理探究 (功能美 – Know-How)

想想這些當斟滿茶、酒等液體反會全部消失的玄機杯為何會有此種奇特的功能呢?無論是龍頭、人像、或水牛等不同造型的公道杯,它們形式雖然相異,卻都有相同的物理結構,也都應用同樣的科學原理- 「虹吸現象」。

以下我們就以龍頭杯為例,來說明公道杯玄機現象的作用原理(見圖4)。

  1. 龍頭內有一倒U形通道(虹吸管),當在杯內注入液體,根據「連通管原理」,杯內龍頭內和龍頭外之水位會是一樣高度。
  2. 如果持續在杯內注入液體,當水位高過虹吸管通道的頂部時,就會越過虹吸管頂端,溢出杯底下方。
  3. 因為虹吸管內沒有空氣,液體流走就會形成真空;而虹吸管外杯中的液體表面卻承受著大氣壓力,虹吸管兩端一端吸、一端壓,水杯中液體會持續地從越過U形通道頂端從杯底下方孔洞流出,直至流光。

投影片4 (點入圖片,可放大觀看)

公道杯玄機現象的物理原理- 基本上高液面的會流向低液面,這種虹吸現象正是將高水位杯中的液體往上輸送並轉彎注入低水位杯底出口的過程。產生虹吸現象的虹吸管是圓弧狀如同彩虹般,所以稱其為虹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將高水位的容器中的液體輸送至低水位的容器中,也常會利用到此虹吸現象的作用原理。

「公道杯」哲理 (意義美 – Know-Why)

以上我們以龍頭杯為代表說明了公道杯的玄機現象,以及物理虹吸功能和其成因。試想公道杯此種玄機現象宛如具有特異功能,不但能吸引座客驚奇的眼光和產生好奇的心理,更會讓人進一步聯想到作人的道理- 倒酒只得七分不能過滿,否則自己不但未能得利反會遭殃。

除此以外,公道杯的玄機現象更可讓我們引伸領悟到另一處世為人之義理- 作人要公道,也要戒貪避滿,方可實質獲益。

但它們都具有相同的「淺平即止,貪多流光」之警惕戒貪功能。走筆至此,思想行政院、法務部等公家機構真應該以此作為宣揚理念的禮品才對啊!

April 23rd, 2016

玄機游藝-倒灌底注玄機壺

作者:張世宗

圖:張世宗教育研究室

1.「真善美」— 藝術作品審美的三層次

兒童玩具遊戲(簡稱“童玩”- Child’s play)是人類童年生活文化的載體;各民族的手作童玩也是歷代人們為愉悅童年生活經驗功能需求而創作的民間藝術工藝作品(柳宗悅所稱的“民藝”);準此,兒童自己做、自己玩的自製童年手作玩具等,不也是呈現歷代兒童展現巧手妙思的童年工藝創作作品?不妨簡稱之為“童藝”。

比較我們認定的藝術家和一般為愛玩而自我創作童藝作品的兒童,更可以發現兩者在某些行為和心理特質上實有許多相通之處,如:執著、全心投入、自身內部動力驅使、遊戲性創作、自我實現之滿足…等。有道是:「以手創作的是“工匠”(craftsman);以手+心創作的是“嗜好者”(hobbist);以手+心+腦作的是“藝術家”。準以自己動手做玩具、童藝的兒童是“藝術家”;而所有好奇、尚有許多心理成長空間的各年齡階層的愛玩者或藝術家,也都是童心未泯的“全齡兒童”— 此為心理年齡,而非生理年齡的定義。

在過去童玩研究與發表中,筆者曾經提出:把童玩遊戲與人的教育相結合時(前者為工具;後者為目的),就可以導向包含形式性(童玩硬體形式分析)與功能性(人與童玩互動活動分功能析–軟體)以及效應性(人所獲得的成長、感動等成效)的三分析探討層次,而此結合人的教育與童年遊戲文化的整合性研究,便是「游藝學」的核心研究。

再把在過去本欄中所提的童年文化工藝作品之分析,和以上的分析層次作一綜合性的比較,當可以發現它們之間的分析層次實是相通的(見表1)。

投影片1

  1. 怡情益智的「玄機游藝」

「游藝學」的研究範疇可以分為:「教育游藝」、「創作游藝」、「益智游藝」、「文化游藝」四大領域。益智遊藝依照其功能形式的差異,可以再分為:1〈拼板〉、2〈排板〉、3〈滑板〉、4〈巧塊〉(包括:堆積∕裝箱∕組木)、5〈拓樸〉(包括:繩板∕巧環)、6〈博弈〉(包括:博–機率遊戲∕弈–策略遊戲)、7〈玄機〉、8〈解迷〉…等八種主要分類。在「游藝學」的定義中,「玄機游藝」形式多元,泛指各種暗藏秘密(行話有稱“罩門”、“坎兒”等)或巧思的行為或文物,包含:會意文、迴文、戲法魔術、隱藏機關物件…等。主要是挑戰觀者個人的見識和智慧,當謎底揭曉時,又會讓人有恍然大悟或頓悟的快感。具有提供人們怡情益智、挑戰個人探索巧思和解題能力等的功能特質,一直是非常吸引人的傳統游藝。今天我們所談的—暗藏玄機的“玄機壺”,正是屬於「玄機游藝」的一種遊戲性民藝創作作品。

  1. 玄機壺介紹

1980年代,筆者在紐約中國城的雜貨鋪見到了一個奇特的“醬油瓶”,外觀有一壺嘴,當是液體流出口,可是整體渾圓有把柄有出水口,卻是無蓋無注水口,到過來一看,在瓶底正中央有一個孔,這應當是注入液體的入水口了(見圖1)。將瓶底朝上注入水後,再放置在桌上,水也不會跑出來。然後將瓶子傾斜,果然水就由壺嘴潺潺流出了。

這個水瓶的設計入水口比出水口還低,顛覆了一般水壺功能設計的原則,可是當它直立於桌面的時候,怎麼不會滴流出來呢?後來查知這醬油瓶應該是應用到傳統玄機文物“倒灌壺”(也有人稱之為“倒流壺”,筆者認為前者較適合)之一種特殊功能設計,直到搬家時瓶子被弄破而露出了裡面的結構,才驗證到此事實,同時也暴露了此種倒灌壺的玄機設計和妙用(見圖2)。

投影片1

3.1「倒灌玄機壺」

最早應用到倒灌壺功能原理所設計的日用品並非醬油瓶,而是“硯滴”。硯墨紙筆四者被合稱稱為「文房四寶」,此四者實為兩組成套的書畫工具:前二者— 硯台、墨碇專司產生水墨;後二者—紙張、毛筆專司以水墨揮灑成形進行書畫創作。而當創作少不了水墨顏料,滴水嚴莫成了歷代文人創作少不了的前置作業。傳統文人古人盛水以利磨硯的水壺稱做“硯滴”、“水滴”( 盛水滴硯)或“水注”,喜好風雅的文人對於器物欣賞品味自然會高於一般“俗人”,自然也樂於為之付出較高的代價。

水注在歷史文獻中出現得很早,有人認為周代已見使用。《西京雜記》提及:晉靈公塚中有玉蟾蜍一枚,…王取以為書滴,如此可上推至戰國時代了,當時應該是只有君王才能擁有的奢侈精品。到了漢代紙張普及後至南北朝,就是以實用為主的普及品了。那時硯滴設計多是加以如靈龜、蟾蜍等造型,材質青銅或陶瓷製成的都有,以陶瓷製成的較普及,且以青瓷為多。其中有些設計別出心裁,採用由底部進水、上口出水的倒灌壺設計。這些暗藏玄機的作品除了具有怡情益智的欣賞功能外,還有萬一不小心碰到傾倒也不會污染桌面,以及貯水不易揮發乾凅等實際應用上的優勢功能。

唐、宋兩代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發展和輝煌燦爛的時期,硯滴的設計除了造型上的鬥美外,也加入了功能上的鬥巧,就出現了除了倒流壺之外,還有分流壺、虹吸壺等巧妙功能設計的玄機壺,它們的功能設計運用到液面氣壓和虹吸現象等物理原理,操作時必須以手指按特定的孔,變化出不同的多樣功能;也都是歷代匠師的智慧型設計的精品案例。

原來我在中國城所買到的,不僅是一種「奇巧淫技」的技術產品,卻是古代匠師(他們可能)的智慧結晶。尤其讓人感動的是這些匠師們或許沒有受過教育,甚至不識字,但是透過專業師徒相授或口訣流傳,將此民藝智慧巧思流傳下來。其中許多作品所展現出這些民間巧匠在工藝美學、材料科學、物理學…等知識、技術的掌握,可說是在古代各種文明都少見的先進文明成就。

雖然唐詩、宋詞、元曲等的文學發展也是歷史上的輝煌成就,可是對外國人而言,觀賞這些歷代文人的純藝術(fine arts)創作成就不一定會比欣賞歷代能工巧匠的應用藝術(fine arts)製作成就更讓他們感動,或許瞭解宋磁的窯變釉、冰裂紋…等背後隱含的高溫窯燒、溫度掌控等匠師製作技法,更能是他們感受到中華早慧的文明和文化之美的藝術成就吧!。

這些體現古人智慧和巧思的歷史文物或被挖掘出土,或在民間流傳至今,都可作為中化文化益智游藝的見證物,筆者所蒐集到的玄機壺、玄機杯等仿製品(出土原物都只在博物館裡展示),也多保持青瓷所製之原貌,功能也一樣,只是在作工上少了一些精緻的細節,但仍然可以藉之一窺這些歷代匠師的智慧巧思(見圖3)。

以下就介紹這些玄機壺的特殊功能和機能美學之游藝解碼。

投影片2

3.2 玄機倒灌壺

讓我們以於1968年在陝西出土的玄機提樑倒灌壺作為「玄機倒灌壺」的說明案例,此壺出土後經考證為五代時期耀州官窯(創設於唐、明中葉後停燒)的作品,筆者多年前購得其現代生產的複製品(圖4),仍然保留其在博物館展示原作品的外型特徵和功能特性,如:仿古青瓷材質,有出水口而無壺蓋、上面底部有梅花形小孔…等(見圖5)。

投影片3

將瓶身上下倒置,成壺底朝上壺嘴在下的情況,當自底部小孔注入液體後壺口也不會出水,似乎注入的液體都被壺體吸收而消失了。將之擺正於桌面上,液體也不會滴漏或流出。要取用時只要手持提柄傾斜之,液體就自壺嘴流出了。

3.3玄機底注壺

前面說的倒灌壺是由底部進水,壺嘴在上的設計,應用到容器內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操作時上下顛倒即可。民間除了倒流壺外,還有另一種上面進水,壺嘴在底部的設計;也有一個壺嘴卻能倒出兩種或多種多種液體的玄機分流壺、虹吸壺等,它們所應用的就不是「容器內液面等高」的物理原理了。

例如在此介紹一款上面進水,壺底注茶水的底注壺,它的設計造型是有住水壺口和壺蓋,可是卻沒有壺嘴。使用時自上方壺口放入茶葉並加進熱水,泡好後以食指壓按壺蓋上之一小孔,茶水不會滴漏出來,移到茶杯上方後,鬆開食指,茶水就自杯底小孔流出注入茶中,當茶水量適合時再將食指按住小孔,壺底就嘎然停止注茶水了。

此種由壺底部注出茶水的底注壺,其上方壺蓋和壺口必須製作的完全密合,才能以手指按小孔來決定空氣的進出,從而控制注出或停止注茶水(見圖6)。

投影片4

3.4玄機分流壺

前述底注壺是應用手指按孔來控制氣壓,從而來決定出水或停止注水,如果在壺身設計兩個或兩個不同的密閉隔間,並分開設置控制水流的壓按小孔,就是另一種玄機分流湖的基本構造了。這裡介紹一種南極先翁造型的雙液體分流壺,壺身分成兩獨立隔間,有兩個控制孔卻只有單一壺嘴(見圖7)。一個控制孔在人物的左肩孔口朝上方(見圖8);另一個控制孔設在樹枝形壺柄把手的下方孔口朝下(見圖9)。此兩個控制孔兼具注入液體的入口和控制氣孔的功能,只要自兩控制孔內分開注入不同的液體(例如濃酒或白水),倒出時只要壓按不同的控制孔,就可以控制壺內兩個不同隔間內的不同液體之流出與否(氣孔按住就不會流出液體)。

江湖小說內傳說的在同一瓶中道出好酒和迷魂酒並非虛構之物,原來用的正是分流壺的設計。當然分流壺並非不良之物,卻是構思巧妙、設計精良的精品,反而是使用工具的人用心不良而已。想想如果同一席中有人嗜飲美酒,也有人卻不勝酒力,那麼同一分流壺中可以分開倒出各自需要的美酒或美酒,豈不大快人心?

投影片5  投影片6   投影片7

        既然壺身可以分隔,那麼如果將分流壺的隔間增加,設立五至八格或甚至更多的隔間,那不就可分流出更多不同的飲品嗎?這一點前人也想到了。

在清朝出版專門介紹民間戲法的「鵝幻彙編」中,就介紹了兩種不同的酒壺設計,一是可以分流兩種酒的「鴛鴦分酒」見圖10),另一是可以裝入五種不同酒的「千色酒」分流壺見圖11),這時製壺材料就改為以錫等金屬來製作的了(此兩種分流壺設計被用來當作表演的道具,故稱彩壺)。

投影片8

什麼?你是在問我「怎麼只有五種隔間卻稱為“千色巧酒”嗎?」哈!這點前人也不含糊,雖然是同一壺嘴倒出五種隔間內的度同液體,想想三元色也可以調出無窮的色相,只要控制不同隔間內不同顏色酒的流出量,不妨將多個酒杯當作此分流壺的調色盤,千色巧酒還有困難嗎?

January 11th, 2010

紙筆遊戲:猜數字

圖、文:張世宗教育工作室

Posted in 紙筆遊戲, I 益智游藝, I6.玄機 | No Comments
November 4th, 2009

【德式撞珠遊戲】

圖、文:張世宗教育工作室

July 11th, 2008

桌上小遊戲:疊疊樂(二)


圖、文:張世宗教育工作室

疊疊樂遊戲,不是只能疊積木,慶祝酒會常見的高腳杯,也是遊戲變化的素材之一,當然,是用塑膠小酒杯來代替真正的玻璃高腳杯啦!

酒杯疊疊樂基本規則還是和積木疊疊樂(JENGA)一樣,就是輪流拿取,不要把其他的酒杯弄倒;不同的是,酒杯拿走後,不再往上疊。

這種酒杯疊疊樂玩具通常包含3~5種顏色的杯子,和一顆骰子,骰子每一面上各有一種杯子的顏色或一個通用記號,用來決定該拿取什麼顏色的杯子。

遊戲開始前,每個人先輪流擲骰子,最先擲出通用記號的人要負責疊杯子。疊好後,由負責疊杯子的人開始擲骰子,並拿取與擲出骰子顏色相同的杯子,若擲出通用記號則可自行決定拿取的顏色,按此規則輪流拿取杯子,直到酒杯塔倒下,則把酒杯他弄倒者就輸了,而輸家的前一個拿酒杯的人就是贏家。

另外,在拿取酒杯時只要酒杯還沒離開酒杯塔,都可以反悔,但要把移動過的酒杯移回原位,才可重新選擇其他的酒杯。如果與骰子擲出的顏色相同的酒杯,剛好都在酒杯塔的內部,則可以不用拿酒杯,而換下一位擲骰子繼續遊戲。

遊戲前也可由大家合作將酒杯塔疊好,以三角形、四邊形或其他形狀為底皆可,但最上層只能有一個杯子,這個杯子不能拿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