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張世宗教育研究室
今年寒假延長了,家長可能很煩惱孩子們在家悶得很無聊,也擔心電視、手機使用太頻繁,剛好元宵節快到了,帶著孩子一起來做蘿蔔燈籠吧!
M | T | W | T | F | S | S |
---|---|---|---|---|---|---|
1 | 2 | 3 | 4 | 5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數位典藏- 游藝多寶格 |
文圖:張世宗教育研究室
[When/ Who/Where]:
點秋香–點秋香–
這個遊戲是否和才子唐伯虎點俏佳人秋香有關呢?錯了!「點秋香」這個名稱的由來乃是由於中國早期為農業社會,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人們只有在作物收成時期過後的深秋裡才有閒暇娛樂。利用焚香祭祖所剩餘的殘香,三五好友聚集一起來玩這個遊戲最適合不過了!
在除夕大年夜裡,民間有守歲的習俗,相信愈晚睡覺,父母的壽命會愈長。因此,在漫長的大年夜裡,大人們常聚在一起玩骰子(過年到元宵節期間,官方不會禁止賭博,以表示官民同樂);小孩子們呢?就最愛利用焚香祭祖所用的殘香來玩「點秋香」的遊戲了。
[How(to Play it)]:你玩過這個遊戲嗎?看起來簡單,但要想辦法讓銅錢不掉下去可不簡單喔!
你所需要的材料有:薄紙、杯子、橡皮筋、銅板、香枝
玩法:1.將薄紙用橡皮筋固定在杯子上
2.把錢幣放在紙中央
3.輪流以香點燒銅板周圍的薄紙,誰讓銅板掉落誰就輸了!
〈改良型玩法〉
材料:薄紙、杯子、橡皮筋、銅板、吸管
玩法:1.將薄紙以橡皮筋固定在杯上,並將錢幣放在紙中央。
2.輪流以吸管吸水滴在錢幣周圍的薄紙,直至銅板掉落為止。
[Why]
〔原來如此〕
文圖:林士真
我們即將迎接金雞年,以前快過年時,空氣中總瀰漫著一股歡樂期盼的氣氛,而現在,小孩子知道關於聖誕節的事情往往多於農曆新年,大孩子則是喊過年好無聊,這真是很可惜的。其實我們的農曆新年文化是非常豐富精彩的,強烈建議家長利用這節日來建立「我家的農曆新年儀式」(以前各地區有過新年儀式,但隨著現代化而逐漸淡薄了,所以要重新建立自家的新年文化),如此每年春節即將到來,家人就會因這些儀式而有強烈的連結。
「我家的農曆新年儀式」可以結合對自己家庭有意義的傳統文化(如:除舊布新–這不只是打掃,這儀式可有大學問;圍爐夜話),再創造新的元素,好比設計自家春節一定要做的活動,例如:春節特殊的一道菜、要去祈福的地方、傳家的遊戲等。
對孩子來說,過年重要的事情,自然還是「遊戲」,接著我們來介紹一些遊戲,希望在這一年最特殊的節日裡,全家一起同樂,玩出大家濃厚的情感。
1.丟骰子遊戲:過年時,大人很喜歡玩帶有賭博性質的擲骰子,跟孩子自然不適合這樣做,但是我們可以轉化成丟骰子遊戲。玩法是:準備2顆骰子(如果孩子年紀小,用1顆骰就好)、紙、筆,參加遊戲的人猜拳決定好順序,然後輪流擲骰子,將個人得到的點數記錄下來。今年是民國106年,遊戲者最快累積點數到106(等於或大於)獲勝,其他遊戲者要答應勝利者做一件事情。
延伸變化:增加遊戲挑戰度,每當遊戲者如果擲出2個骰子都出現1點,則累積點數回到11(例如:原本已得到點數89,但擲出2個1點,點數從89降為11,下一輪從11開始累加)。此外,也可以家人自訂遊戲規則,譬如擲出2個6點,點數可以+20。
2.「金雞獨立」遊戲:今年是雞年,來玩一個相關的體能遊戲。只要準備計時器就可以開始玩囉,請參加遊戲的人以單腳站立,一位家人幫忙計時,等所有家人都輪流單腳站立後,站立時間最長者獲勝。變化:可以有「右腳擂臺」、「左腳擂臺」,更難的挑戰是「閉眼單腳站立」,別小看這個活動喔,能閉眼單腳站立一分鐘對健康大大有幫助。
延伸變化:全家人手牽手圍成圈,大家同時單腳站立,大家同心協力協助挑戰可以站立多長的時間。PS:可以不斷挑戰破自家的紀錄。
3.吉祥話:說好話是過年很重要的文化,家長可以藉此機會收集相關的吉祥話,可以跟小孩合作(小孩畫插圖、大人技術支援)做成一張張拜年的圖片,就可以以line傳送到群組拜年。
大吉(雞)大利
吉(雞)祥富貴
金雞報喜
新年新機(雞)
聞雞起舞
雞年好運 人生更雞極
大小雞會 通通珍惜
生活豐富 天天有生雞
以七巧板做的賀卡,除了祝福,還可以讓親朋好友動動腦。
端午節除了划龍舟,以前的人們還有一些游藝活動,例如從採藥活動中衍化出來的蹋草和鬥草遊戲。蹋草遊戲就是類似踏青的遊樂活動;而「鬥草」,可分為文鬥和武鬥。文鬥,簡單來說,就是把花名草名互相相對,如對對聯一般,誰對不上就輸了,是一種文雅的民間遊戲。鬥草一般在春季比較流行,因為春暖花開,百草萌生,可以找到比較多的植物種類,而在某些地區也延伸到端午節,成為端午節一種趣玩,在粱朝宗懍所寫的《荊楚歲時記》中,就已經記載了當地民眾在過端午節時,有一種「鬥百草」的習俗。
再者,在《紅樓夢》第22回,有一段香菱和荳官玩鬥草的生動描寫:比方說,以君子竹對羅漢松,星星翠對美人蕉。可以比草的多寡、韌性或罕見與否等等。從這些遊戲當中,可以引發大家對身邊植物的認識和瞭解。從這個觀點來看,這些遊戲其實很適合現代的孩子們來嘗試。
而武鬥,就是採來花草,兩個人互相將花草交錯鉤住,然後互相拉扯,誰的折斷就是輸了。這個遊戲除了靠運氣,也考考採花草的人會不會判斷花草的韌性和生長狀態,能找到比較健康的花草,獲勝的機會也就比較高了。
整理:林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