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林士真
點入圖片,可放大觀看
M | T | W | T | F | S | S |
---|---|---|---|---|---|---|
1 | 2 | 3 | 4 | 5 |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數位典藏- 游藝多寶格 |
作者:吳佩珊 北教大幼碩二
★ 評估 由於小女生以前有操作過用磁鐵釣魚,已經很熟練了,所以此次設計的教具,主要是要增加其困難度與挑戰,以促進小女生之肌肉發展…等的目標,由於是第一次接觸此教具,所以小女生感覺很新奇,但是也因其困難度較高而容易感到挫折。
剛開始請小女生使用粗毛線的釣竿,是因為其比細線釣竿容易操作,不過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粗毛線的釣竿對於小女生來說仍是難度微高,因為繩子容易晃動,不易瞄準目標。而由於此小女生的個性較急,很容易失去耐性而不願意嘗試,所以後來我就讓小女生抓住繩子去勾海底生物前端的吊勾。但雖然小女生沒有用很標準(拿著釣竿,不能抓住繩子)的方式釣魚,但是我認為小女生在活動中仍是展現了高度的專注力,並且亦增進了大小肌肉、手眼協調發展的練習機會。
此外,我在目標中也設定了希望小女生能夠認識不同的海底生物,但是由於有些海底生物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小女生最熟悉的仍是先前就知道的「魚」,再來對於「海龜」比較熟悉,其他的就沒有辦法根據命令指出來了(例如:找找看海馬在哪裡?)。
★ 發現與檢討
透過這一次活動,我發現粗毛線的釣竿對於此小女生來說仍是太困難了,因為小女生沒有辦法控制住晃動的繩子以瞄準目標,此外釣竿下的迴紋針勾子太短,亦不太容易勾,所以在活動後我再次思考該如何改變此教具,讓它更適合此小女生的發展程度,我想可以使用小木條當作釣竿,因為小木條就不會晃動,小女生可以將焦點放在小木條下的勾子,讓勾子能勾到海底生物前端的吊勾裡。此外,關於釣竿下的迴紋針勾子太短,不太容易勾的問題,可能可以使用較粗的媒材來當勾子,像是使用毛根來製作勾子……等,但是我想如果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教具太過簡單操作以至孩子失去興趣時,就要有彈性的再次更改教具的操作方式。
另外,由於小女生正在發展手部力量,所以喜歡拉扯東西,在活動過程中,小女生就想要將蝦子的黑鬚鬚拔掉,由於這五隻海底生物有使用膠帶將其封起來,但若是大力一點扯仍
有可能會破壞,故讓我檢討到自製教具的「堅固性」,因為教具如果很容易損壞,就會降低其重複使用率,所以在自製教具時應該要能考量到其堅固性,像是我這次若能夠使用護備的方式將海底生物封起來,可能就能避免被破壞的危機了。
★ 感想
由於小女生平常專注力不太集中,所以必須常常變換遊戲以引起其興趣,故在此次操作教具的過程中,我希望能夠使用這個自製教具,但是不同的活動(例如:介紹海底生物、釣魚、使用小水桶裝海底生物)來讓小女生操作,在活動中發現轉換一種活動,果然能夠讓小女生又重新燃起對此教具的興趣,雖然是同一樣教具,但孩子依然也能玩的津津有味,我想「多元玩法」應該也是教具的一項目標吧!除了教具本身可能有多元的玩法之外,適時的加入其他教具或活動應該也能變化出不同的樂趣!
★ 自製教具『釣魚樂』之目標與功用:
(1)促進大小肌肉發展。
(2)促進手眼協調。
(3)增加專注力。
(4)認識不同的海底生物。
★ 選擇製作此教具之原因:
由於此位小女生是唐氏症的小朋友,還不能操作太過複雜的教具,主要還是以訓練其大小肌肉發展、手眼協調為主,此外,由於最近小女生在托兒所的學習主題是「魚」,而且對於「魚」相當感興趣,所以我便決定以「魚」為主題,設計能夠促進其大小肌肉發展與手眼協調之教具。
★ 操作過程
操作教具前 在小女生家中的遊戲室中進行,但是我並沒有直接將此教具拿出來,而決定先引起動機後,再來操作此教具,我首先以小女生托兒所的教本來當作引起動機的媒介,因為小女生很喜歡音樂與律動,而教本裡頭有「小魚兒」的律動歌曲,故我以帶動唱來引起動機,希望在活動與活動間能有主題的銜接。
操作教具 在帶動唱了幾次之後,我問小女生說:「你想不想知道海底除了魚之外,還有些什麼啊?」,小女生沒有說話,一直猛點頭。於是我便將此自製教具拿出來,小女生看到之後,便拿著教具並放在桌子上,小女生自己亦順勢坐在椅子上,便開始把每一隻生物都拿出來打量一番。首先拿出來的是「魚」,小女生將魚拿到眼前並用手指著牠說:「魚、魚、魚」,我說:「是啊,這就是魚!○○(小女生的名字)好棒喔!已經知道海底裡頭有魚了喔!」,接著拿出章魚,將章魚貼近眼前看之後,就轉頭看看我,我說:「牠也是住在海裡喔!牠叫做章魚」,接著拿出蝦子,小女生剛開始摸摸蝦子前面的兩條黑鬚鬚,接著用力的想將黑鬚鬚拔下來,我便急著說:「要輕輕的摸喔!要不然牠會痛痛的!」,小女生還是想要將黑鬚鬚用力的拔下來,於是我便將蝦子從小女生的手上拿過來,並說:「牠叫做蝦子,蝦子說牠不喜歡妳這樣拔她的鬚鬚喔!」,於是小女生又拿起了烏龜,並貼近眼睛前看,我說:「牠的名字叫做海龜,也是住在海裡喔!」,那我們再看看海裡還有什麼生物哩,小女生拿出海馬,並摸摸牠白色的肚子,笑呵呵的看著我,我說:「牠是海馬,牠都是站著游泳的喔!」。
把五隻海底生物都看完後,小女生趴在桌上靜靜的看著這些海底生物,然後站起來似乎想要找其他的玩具玩,此時我便把釣竿(粗毛線的那支釣竿)拿出來說:「你看!這是什麼啊?」,小女生將釣竿從我手上拿過去,我說:「我可以用這支釣竿釣到這些海底生物喔!」,於是便開始示範,我說:「你要用小眼睛專心看喔,這樣才能釣到魚。」小女生專心的看著我釣魚,等我示範完後,我說:「你要不要試試看?」,小女生便從我的手上將釣竿拿走。
小女生開始準備釣魚,眼睛很專心的看著魚,不過由於繩子晃呀晃,就是沒有辦法去勾到魚前端的吊勾,小女生開始有些不耐煩的跺腳,我說:「要不要幫幫忙呀?」,小女生點點頭,於是我幫小女生把繩子拉住,不讓繩子亂晃,直到小女生用釣竿釣到魚為止。接著我說:「那妳要不要釣海龜?(因為海龜前的吊勾洞口較大,所以我想讓小女生試試看能不能自己釣起來),找找看海龜在哪。」,小女生指著章魚,我說:「不是,再找找看」,直到小女生將海龜找出來,我說:「沒錯!你找到海龜了,好棒喔!」,小女生於是又開始準備要釣海龜,剛開始也是繩子晃呀晃,沒有辦法對準洞口,但小女生此時模仿我先前的動作,將晃動的繩子拉住,然後去勾住海龜前端的吊勾,我說:「哇!你自己釣到海龜了耶!」,接著小女生都用同樣的方式(把繩子拉住,不讓繩子亂晃)來釣魚,小女生把五種海底生物都釣出來後,我就說:「讓我們來數數看,你釣到多少隻海底生物好不好,你看有1、2、3、4、5,五隻喔!你好棒喔!」,我問:「那妳還要不要玩?」小女生點頭,於是我們又操作了一次,由於小女生認為把繩子拉住後會比較好釣,所以再一次釣魚的時候,小女生都使用這樣的方式,在小女生再次釣魚時,我去準備了一個小水桶(裡面盛一些水),準備換個方式運用教具。
當小女生看到我拿小水桶的時候,好奇的跑過來看,我說:「我把小水桶放在這裡,那妳把魚從那邊釣過來,然後放進水桶,讓牠們在水裡游好不好?」,於是我先示範了一次,然後說:「換○○(小女生的名字)了」,剛開始小女生直接用手去抓魚,然後跑過來放進水桶中,我說:「我們是在釣魚,不是在抓魚喔,所以要用釣竿來釣」,於是我帶著小女生的手再做一次,示範完後,小女生開始釣魚(仍是使用抓住繩子,去勾住海底生物前端的吊勾),然後跑過來把魚放進水桶中,我說:「哇!好棒喔,已經有一條魚在水桶裡了耶!但是牠只有一個人好無聊喔,妳要不要再把牠的好朋友釣過來?」,於是小女生又去釣了一隻章魚過來,直到所有的海底生物都在水桶裡。
《教具設計與應用》
作者:黃瑋芸
教具名稱:來釣魚!
教具設計原理:
1.利用竹筷子、一條線和一個磁鐵製作成釣竿。
2.利用卡紙印製釣魚配對卡,可自行設計難易程度不同之配對卡,如附件。
附件一:目的在於認識不同海底生物,讓孩子進行配對練習。
附件二:讓孩子辨認不同的顏色,並能數出每種顏色魚類的數目。
附件三:讓孩子分辨左右方向的不同,並能數出嘴巴朝左或朝右的魚類各有幾條。
附件四:讓孩子進行大小的排列,另外還有數字對圖案的配對練習
(ex. 3→)。
3. 同樣利用卡紙印製與釣魚配對卡上相同的魚類,剪裁切割後在每隻魚上訂上訂書針或別上迴紋針以供釣魚之用,而訂針或迴紋針的多寡則以能被釣竿上的磁鐵吸起來為原則。
4. 遊戲操作步驟即為,利用釣竿釣魚,再讓孩子將所釣起的魚類與配對卡上的魚類或數字進行配對。
【釣魚】
今日在台北都會區所有水溝都加蓋,已難看到流動的水了。於是今日夜市的撈金魚取代了鄉土時代的垂釣。即使如此,運用手中的紙糊漁網撈魚,在撈與放之間,孩童仍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樂趣!
Fishing
Falling into the category of “structural toys,” this involves using a fish net made from paper and glue to catch fish. Children have a great time just throwing the net to see if they will catch an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