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Play游藝館

一個探討童玩、玩具、遊戲、游藝、教育的空間

February 20th, 2011

跳房子遊戲與童年

                                                        文:林士真

《布魯克林有棵樹》(A Tree Grows in Brooklyn)是一本小說,時空背景是將近一百年前的紐約,透過小說來瞭解以前孩子的童年,可以看到許多童年的遊戲是跨文化的。書中提到幾種遊戲:

抓金屬片遊戲:這是一種美國小孩的傳統遊戲,準備一個小橡皮球和一些「金屬片」(jacks,或小石頭)。遊戲的方法是一個小孩將球扔下,然後在橡皮球彈起來來後、落下去之前去抓”jacks”,玩法有些類似抓沙包遊戲,都是可以訓練反應速度的遊戲。

跳房子遊戲:這個遊戲通常是由男孩子開始,女孩子結束。小男孩會把一個錫罐子放到電車軌道上,等著電車駛過去時輪子從罐子上輾過去,把它壓平。然後男孩們將壓平一次的罐子對折,再放到電車軌道上等著再次被輪子輾過,然後又折,又壓。重複幾次後,這錫罐就成了扁平、沈重的錫塊。(這種冒點險做出來的錫塊還真是特殊,小時候我們隨意地上檢塊小石頭就可以玩跳房子,我想生活在布魯克林的孩子們用此方式是為了樂趣,這也看出了孩子們充滿了創意。)接著孩子們會在人行道上畫好格子,標上數字,這時候遊戲就輪到女孩子了,她們是單腳著地,從一個格子跳到另外一個格子,誰用最少步子跳完誰獲勝。(男女還這樣玩跳房子的方式,之前沒有聽過,不知道跟性別特性有關嗎?)


玩著跳房子的遊戲曾經是我們共同的童年回憶,但現在臺北的街頭幾乎看不到在地上畫上格子,然後快樂地和同伴一起遊戲的孩子們,也沒有跳橡皮筋、打陀螺的景象了。有一次我在一間幼稚園欣賞小孩們用各種回收的材料做出「草船借箭」故事中的船,對孩子們的創意非常讚嘆時,一位小男孩靠近我,笑笑地對我說:「我是沒有休假的人!」我追問他他為什麼是沒有休假的人,他扳指頭數著他週末要上那些才藝課,的確聽起來很滿,所以週末是不能休息的。他,現在大約六歲。我想起我以前教過的一個小男孩,一周有七天,除了上學,他還要上九個才藝課,一個長的胖胖壯壯的小男孩,睡覺還要玩偶陪伴的小孩。 
童年那裡去了?跳房子遊戲會變成有一次我在美國的博物館內看到的兒童童年遊戲展示嗎?  

註:《布魯克林有棵樹》,作者:Betty Smith,譯者:方柏林。台北市:如果出版社,2010年八月初版。

October 31st, 2007

萬聖夜(Halloween)應景紙工藝:Papercraft Skulls

 

作者:HighLander

萬聖夜(Halloween)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英語系地區如英、美、加、紐、澳等國家的傳統節日。按照中文維基上的介紹:

    萬聖夜起源于英國凱特爾人的傳統節日,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被稱為「死人之日」,或者“鬼節”。這一天各種惡鬼出沒,死去人們的靈魂也會離開身體,在世間遊走,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險。人們會把食物放在門口吸引有主的鬼魂靈魂,,凱爾特人會戴上面具。當天主教傳教士登陸不列顛諸島的時候,傳教士們為了壓制這種被他們視為異端的德魯伊傳 統,就把這一天之後的11月第一天定為萬聖節,紀念天主教的聖人們,希望以此打壓這些鬼怪觀念,所以說是先有鬼節,後有萬聖節。也因為這個原因,實際上萬 聖節和鬼節的習俗,主要是在英倫三島和北美的前英屬殖民地,也就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等。其中美國的萬聖節前夜傳統最初由來自愛爾蘭和蘇格蘭的移民於19世紀傳入,而其他發達國家則於20世紀末受美國流行文化影響而開始慶祝萬聖夜。

在這個日子中有一些傳統的活動,尤以兒童相關為盛,例如兒童會穿上化妝戲服,扮演吸血鬼、狼人、巫婆等角色,挨家挨戶收集糖果,並高喊「不給糖就搗亂」(Trick-or-treating),而成年人有多會應景的提供一些糖果玩具讓兒童盡興而歸。在華人社會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的同時,幼稚園、托兒所與小學也紛紛在課程設計中加入這種深具文化色彩的游藝活動,讓孩子們多瞭解一些文化上的差異。以下介紹一些萬聖夜的應景紙工藝,老師或家長除了佈置學習環境外,也可以列印出來讓孩子自己試試看喔。

(一)Papercraft Skulls

這是部落格SkullDay提供的骷顱頭紙工藝,這個紙骷顱下巴還可以上下擺動,有興趣的可以下載PDF檔列印出來DIY

SKULLDAY部落格:網址

骷顱頭紙工藝PDF檔:網址

(二)Halloween CardBoy

CardBoy本站已經介紹多次,這次也推出應景的紙工藝,有殭屍、科學怪人及南瓜人等三種紙工藝可供下載,每次可下載的不一樣還可以享受抽獎的樂趣喔。

Halloween CardBoy的網頁擷取

Halloween CardBoy南瓜人的PDF檔案

Halloween CardBoy:網址

Halloween CardBoy南瓜人的PDF檔案:網址

September 29th, 2006

創作遊藝-編(四)

在編織時如果供轉折的固定點(骨架)在完成作品的外部,稱為「外骨編」,如:美洲印第安人的補夢網


補夢網

補夢網(DreamCatcher)是美洲印地安人流傳下來的,關於由來各部落有不同的版本,但多與自然界中善於編織的蜘蛛有關;傳統的補夢網是用柳樹等樹枝與動物皮革、牛筋線做出主體,再加上羽毛、珠子等物品,多做成圓形。

印地安人通常會在小孩的床頭掛上補夢網,作用是阻擋惡夢,只有好夢與善良想法能透過補夢網進入小孩的夢與思想中;後來流傳至各地,也延伸出祈求平安與帶來好運之意。


大補夢網中還有小補夢網,而且都不是圓形

<<編(三) >>編(五)

September 22nd, 2006

創作遊藝-編(三)

在編織時如果供轉折的固定點(骨架)在完成作品的內部,稱為「內骨編」,如:美洲印第安人的十字編。


美洲印弟安十字編

美洲印第安人稱此種十字編為“神之眼”,是一種“圖騰”;墨西哥人稱此為「歐喬(Ojo)」,也是眼睛的意思,色環的數目也就是小孩的年齡(另類的“人之年輪”),故也算是另類的小孩成長記錄。

十字編DIY

1.將兩枝筷子組成「十」字形;以毛線綁緊固定,如圖一~圖三。
2.依圖四、圖五的方式將毛線纏繞於筷子之間;實際纏繞時要拉緊,纏繞約十圈以上後就可看出明顯圖案,如圖六。可依照個人習慣選擇順時針或逆時針的纏繞方向。
3.毛線纏繞漸向外移,可適時改接其它顏色的線繼續纏繞;換色時以打結方式連接即可。
4.最後將尾端線頭綁於任一筷子之上,一個十字編織作品就完成了。
5.還可自行改變筷子角度、數量、組合方式,或以其他材料替代,做出充滿個人風格的十字編喔!


圖一圖二


圖三圖四


圖五圖六


完成圖

<<編(二) 編(四)>>

November 28th, 2005

吸管項鍊

作者:洪瑜澧

●自訂主題:和印地安孩子做朋友
●材料:不同的吸管、不同的線、剪刀、可以放吸管的容器
● 作法:
1.跟小朋友說明印地安人的文化:收集一些用大自然的素材做成的漂亮東西,如項鍊。
2.把各種不同的吸管剪成自己想要的的長度,當成自己想做的東西,如老師把吸管剪成葉子的形狀當葉子,剪成花的樣子當花,小吸管當成用野獸的牙齒磨成的珠珠,把吸管彎成三角形當成野獸的牙齒。
3.把它有次序的串聯起來,變成漂亮的項鍊。
4.大家都完成後,一起分享作品。
5.大家帶著項鍊,放音樂跳自創動唱『十個印地安小孩』作結束。

●『吸管項鍊』之皮毛(PIMO)分析
P(優點)

1.取材容易:便於從日常生活週遭取得,並且可以給孩子廢物利用的觀念,做環保機會教育。
2.防水,可保存:在眾多素材中,吸管屬於防水且可保存的好素材,而線也是不怕水(風乾即可)的素材。
3.材料便宜:不用花太大的成本就擁有有用的教具素材。
4.過程簡單,卻能讓孩子獲益良多:

(1)靈活地使用手指:促使手腕,手指關節和肌腱有關的靈巧運動容易發展。
(2)穿線進吸管及打結的過程對手眼協調、雙手協調之發展很有幫助。
(3)不同的吸管,指導孩子有序列地排列,能促使事物空間連續性知覺的發展。
(4)各式吸管和線,吸管大小、顏色不同,也能促使大小知覺、長短知覺和顏色知覺得到發展。
(參考書籍:吳緒 《幼兒教具設計與活用》)I(特點)
1.吸管為細長直管狀:
(1)不易滾動
(2)細長狀:方便孩子拿取做修剪或穿線的動作
(3)中空可穿線,有一定的口徑大小: 比珠子更容易做穿線的動作,甚至一次可穿多條,設計上有更大的發展性。孩子不用像使用珠子做項鍊時一樣還需費神穿線,在製作上,可以有更多的心力花在自己創意上。
2.可塑性強:
(1)不管是線或是吸管,可塑性都很高,讓孩子的創意想像得以容易的實現。
(2)容易構成簡單的幾何形狀,讓孩子更加認識形狀。
(3)吸管富「延展性」:
A.不同吸管間可以靠壓細其中一邊,穿入另一根吸管來做連結。被壓迫的那端,塞進要串接的另一段吸管中,手一旦放開,被壓迫端會自動膨起恢復成原來的大小,藉以卡住兩段欲連結的吸管做串接的動作。
B.口徑相近的吸管,甚至不用作壓入的動作,就可以讓二根吸管連結在一起。

3.種類繁多:讓孩子有多樣選擇,每個孩子的創意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4.重量輕:吸管和線的重量都很輕,掛在孩子的脖子上不會有很大的負擔。
5.可以是透明的吸管:孩子可以觀察不同顏色的透明吸管合在一起的時候會出現怎樣子的顏色變化,為他的項鍊做更多的出色設計。
6.因為不怕水,所以可以清洗。

M(缺點)
1.易因受壓迫而變形,甚至無法復原:保存要多留心。
2.可燃,不耐熱:火焰和熱度多會讓吸管變形。
3.線易斷:不適合做大力拉扯的動作。
4.製作過程中,因為輕,所以容易飛走,必須有容器裝著。
5.因為是做項鍊,有剪裁吸管的動作一定會用到剪刀,所以要多注意孩子的用刀安全。
6.線容易打結:保存的時候要小心。
7.在造形上做變化的時候,常常會有剪裁而突出的吸管片會使帶項鍊者刺刺地脖子不舒服。

O(意見)
1.引導孩子保存方法,可以將項鍊裝在硬質的盒子裡收好,避免被物品壓到;放好收存,盡量不要一團纏在一起容易打結。
2.穿線的東西可找不易變形的素材做代替。
3.製作素材多可燃物,避免放在有火焰的地方。
4.在會刺到的吸管端貼上膠帶,或盡量剪裁成圓滑狀 。
5.可以延伸成為做掛飾或手環。
6.以塞入法做連結的吸管沒塞好容易鬆開,可以沾一些白膠做黏貼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