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Play游藝館

一個探討童玩、玩具、遊戲、游藝、教育的空間

April 28th, 2006

設計家創作拼畫遊戲

這個玩具是利用許多簡單的單元圖案,排出形形色色的圖樣變化,可培養幼童排列組合的觀念。不過開始遊戲時需有成人先引導,讓孩子瞭解其中的趣味,並鼓勵孩子,創造新的圖形樣式。

玩家也可將不同款的零件組合變化或或排出迷宮等要求的圖案,是個可培養孩子創造、設計與邏輯能力的玩具。

具有磁性的設計讓孩子操作時不必擔心散落的問題,可在家中鐵櫃等鐵製平面上排列、遊戲,完成後也可作為裝飾;CD盒的收納設計,方便外出攜帶,可讓孩子甚至成人在等待或乘車的零碎時間中,享受動動腦的樂趣。

有曲線(橘色)與直線(藍色)兩款,每款定價:新台幣200元
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以上金額不含物流費用

購買方式

劃撥帳號:19686724
戶名:林士真

聯絡電話:(02)2392-1102
傳真電話:(02)2392-1103
e-mail:ueplay@gmail.com

UEPLAY游藝館出版品

CD盒玩具大公開

April 28th, 2006

美國最大的兒童博物館–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八)

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相關資訊

電話與地址: (317) 334-3322

3000 N Meridian St Indianapolis, IN 46208

2006年開放時間:

3月20日—勞工節:星期日到星期六,早上十點到下午五點

9月5日–3月19日:星期二到星期六,早上十點到下午五點,每星期一休館

固定休館日:復活節、感恩節、聖誕節

免費參觀日: Dr. Martin Luther King Day – Monday January 16, 2006 Presidents Day – Monday February 20, 2006 El Dia de Los Ninos (Day of the Child)– Sunday April 30, 2006 Christmas Eve – Sunday December 24, 2006 (10 a.m. – 2p.m. only)

門票:

成人(18-59歲):12塊美金

幼兒與青少年(2-17歲):7塊美金

年長者(60歲以上):11塊美金

如欲得到更詳細的資訊,請上博物館網站查詢網址: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

April 27th, 2006

美國最大的兒童博物館–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七)

文圖:張世宗教育研究研究室

Playscape—是專為六個月到六歲大的兒童設計的活動區。這裡提供多元的遊戲環境和情境,幫助幼兒透過扮演、建構、多重感官和身體活動遊戲來學習。例如下圖中,特殊小區域造型除了吸引幼兒,還可以有限定人數和定義空間的功能,避免多個幼兒一起玩材料不夠或起衝突

http://static.flickr.com/48/130573232_2f738b3817.jpg?v=0

看下圖中的情境,營造出耕作的活動,小小孩也想來當農夫。

在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可以看到針對家長設計的教育看板,內容告訴家長孩子如何學習、遊戲對孩子的重要性、及如何支持孩子的學習等,筆者認為這是很重要的作法,因為對孩子最重要的家長如能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孩子才能得到最大的成長空間。

April 26th, 2006

美國最大的兒童博物館–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六)

文圖:張世宗教育研究室
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在各個展示活動的設計真的是別出心裁。「用古埃及文來寫自己的名字」–這是多麼吸引人來參與這過活動,而為了拼出自己的名字,參觀者得自己去研究古埃及文字與英文字母的對照,而這種為了找到答案去主動研究的學習,跟一一教導ABC等各對應哪一個古埃及文字的學習,是大大的不同,不同的學習方式在大腦裡留下的印象也就不一樣了。

「進到古埃及帝王之墓是什麼感覺?」想不到吧!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就讓參觀者爬進去”墓裡”感受一下,這樣的參與方式小孩會不愛嗎?就連大人也要「爬爬看」囉。

April 25th, 2006

美國最大的兒童博物館–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五)

文圖:張世宗教育研究室

「在新世紀中博物館展示的新趨勢不再只限於知能的傳遞,更要具有創新的視覺效果、休閒及娛樂功能,引發社會良好的輿論、話題的氣勢與地域文化的獨有氣質。這些要素,勢必要透過結合新科技與視覺娛樂化的雙重效應,才能在博物館展示內容及應用上得以兼顧,達到當下博物館展示的訴求意圖,最終讓大眾樂於參與。」(註)從我們陸續介紹的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的各種展示,筆者認為已達到此種功能,我們再舉幾個例子來看。

看到「恐龍」區,孩子們又要瘋狂了!印第安那兒童博物館(The children’s museum of Indianapolis)精心設計多種動手操作活動,例如:像考古學家挖恐龍挖化石、組拼暴龍的骨頭、幫劍龍組裝背部上的「武器」。這樣形式的設計增進孩子們對恐龍的認識,這與在電腦上操作有關恐龍的拼組或問答活動,是不太一樣的感官學習經驗。

註:耿鳳英於「當代博物館展示新趨勢」。活動平台,2005 六月,vol.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