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世宗教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研究所 所長 (兼)造形設計系 系主任
您可曾在遊戲場中見過這種景象?一群孩子擠在溜滑梯上頭心急地等著往下滑,只見一個滿頭大汗的大人(可能是家長,也可能是老師)正聲嘶力竭地維持遊戲規則,以防孩子在玩耍時由滑梯上摔下,或往下衝滑時與人相撞,而發生了意外,一場遊戲下來不僅大人吃不消,連孩子也覺得掃興,常是盡興而來,敗興而歸。


‧陽光‧空氣‧水
越來越多家長及老師都了解「遊戲」在孩子發展上扮演的角色,因此,除了靜態的遊戲外,戶外遊戲場的需求也相對提高,但在都市快速發展,人可以很快集中在一起,多元功能也同時集中在一點時,垂直性的空間發展模式出現了(如:高樓大廈、電梯的產生),大草原的水平線也消失不見了,所能見到大都只是建築物的牆壁而已;相對地,兒童的遊戲空間也逐漸地萎縮。但人的本質是與大自然親近的,因此,人就開始在一個人造的框框裡模仿大自然,製造了一些人造的開放空間,如:都市之肺─公園,或是室內親子館等,以彌補孩子遊戲空間不足的遺憾。
只是這些模仿常失去了大自然的精髓,如:同樣是具有攀爬的功能,人造的器材常是功能固定,但大自然的大樹除了可攀爬外,孩子在與它互動時的想像空間是無限的,它可以造樹屋,可以放攀梯,甚至不同的樹都有不同的挑戰等。至於大自然中地形變化所形成的遊戲樂趣及功能,如:可供翻滾的坡地,可供戲水的河流等,在一般的人工遊戲場中就更付諸闕如了。公園內的人工遊戲場雖無法和真正大自然的遊戲場相比擬,但孩子還有接觸陽光、空氣、水等自然元素的機會,至於室內的親子館,或是一些速食店的兒童遊戲場所就更是不得已的做法了。
然而,如果室內遊戲場規劃得好,也可以開發出大自然所沒有的潛能和機會(如:可更換軟體等),但這種潛能要靠了解幼兒需求的人(如:幼師、園長)和設計專業者共同合作無間,才有可能達到。當然,除了專業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能以「童心童言」看待兒童的世界。因此,建議父母或老師要為孩子選擇遊戲場所時,戶外的大自然應為第一優先考慮,公園其次,而其他的只是在無法到大自然時(如:雨天)的另種選擇罷了。

選擇聰明的遊戲場─如何從硬體設施作評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