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士真
商業周刊1082期「解讀商場」專欄,何飛鵬先生寫到:「許多的課程是無法教的,只能靠自己學出來。不管再好的老師,再認真教學,但只要學生不在那個互動的交集點上,學生永遠學不會。這並不是學生不認真,而是學生的情境,讓他們不能學,也學不來。」

開放式的幼兒教育主張「發現探索的學習」,即是認為要讓小孩真正的在學習,而不是依照大人規劃的內容在假學習,因為小孩學習要經由第一手經驗,他們要親身體驗、反覆嘗試,才能真正去了解事物的道理或現象;老師用教的,孩子只能死記,雖然也有一些好處,但是這種方法適合過去的時代,面對快速改變的未來,孩子需要的是思考能力、判斷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填鴨式的學習方法反而可能使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很有可能孩子未開花就先凋零,或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尋尋覓覓,找不到自我的方向,一生就這樣虛耗到結束。

洪蘭教授曾說:「我們用過去的知識,教現在的學生,面對未來的變化的世界。」何飛鵬也提到:「過去的老師,用過去的經驗,教導現在的學生,以解決未能可能面對的情境。」是的,知識可能會因為新科技新技術的發明或發現,而有所改變,知識也會因為情境不同,在運用上要有所轉換,而如果我們能夠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態度,激發孩子探索好奇的天性,就不用總是擔心孩子學的不夠,忙著填滿孩子的時間,不讓他們當自己生命的主人。

From k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