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士真

我是個老師,我喜歡閱讀,對教育的書籍自然興趣濃厚,但對於其他性質的書籍如:管理、心理、職場管理、教養等也有好奇心,當我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時,我發現不同領域的專家對「玩與學習」的見解與教育學者提倡「玩中學」是一樣的。我們的部落格一直以來強調「玩」的重要性,這是從教育為出發點,現在藉由不同領域專家學者的看法,讓我們來分享他們對「玩」的見解。

《我這樣教出世界冠軍女兒》
郭鎧紋先生的女兒郭美辰曾獲得電腦程式設計大賽世界冠軍,她的英文成績曾是班上最差的,後來GRE考了2200分!因為郭美辰優秀的表現,自然外界十分好奇郭爸爸如何教養出這麼出類拔萃的孩子,於是郭爸爸寫了《我這樣教出世界冠軍女兒》一書,請別因為書名而誤會郭先生要教父母如何幫助小孩在聯考制度下的教育脫穎而出,他要告訴對子女期望過高的父母 — 對子女要無條件的包容與愛,以及無所求、無所得的期望;而對子女放任不管的父母 — 即使忙得不可開交,也要經常抽出時間陪小孩,玩遊戲、聊天、讀書可以…

玩樂就是就是最好的學習。當你陪孩子是用「跟他玩遊戲」的心情,孩子就會「玩」得很開心,沒有壓力;沒有壓力,就能釋放絕佳的學習能力。
現今教育的盲點 — 只看到扣分、沒看到得分。丟了一分被責備,會因為那一分而喪失信心;只得一分仍受到鼓勵,他的信心則一分一分地滋長。
做父母的不該急躁,給太多東西會弄壞孩子的學習胃口,要讓他們樂於學習、主動學習,就要先鬆綁你的孩子。
(註)

郭鎧紋博士的專業是研究地質學,現在是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不是學教育而有健康的教養態度。我欣賞他的觀點,因為他賞識自己的孩子不帶有任何條件,他不要求孩子,孩子才可以活出自己的色彩。他的孩子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活在「當下」,而非為「美好的未來」在打拼。多少一路為將來努力的孩子,長大了卻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的為何,甚至連「我是誰」也帶著問號。我認為教育是協助每個人認識自己的個性、興趣及潛能,進而成熟發揮自己,而在童年時期,透過遊戲是最自然、全面、多元的學習方法。

註:我這樣教出世界冠軍女兒/郭鎧紋 著. 初版,台北市:時報文化,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