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取得容易,泥土可能是人類第一個用來製作玩具的材料。一直到現在,土質的玩偶還是因為其特有的魅力,受到大眾普遍的喜愛。土質玩偶,有一種動人的拙趣。冉加上泥土本身的親切感,當我們在把玩土質玩偶時,常會忍不住被其中質樸的美感而著迷,而愛不釋手。 中國民間的土玩,可以一直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大體來說,這些民問土玩的產生和發展,是民間雕塑藝術的一個重要分支。目前,所能見到最早的土玩是唐代的泥人。到了宋代,土玩有了重大的發展,不但出現了以製作土玩為業的民間藝人。土玩也開始成為商品,許多城鎮的市場上,都出現了專門賣土玩的攤子。 每年的農曆二月二至三月三,是河南淮陽人的祖廟祭。那一天,農民會把成筐成簍的泥泥狗帶到廟會中販賣,這都是他們祖傳自製的寶貝。當無數的泥泥狗攤在地面上,鮮艷奪目非常引人注意。其實現在的泥泥狗,已經不僅僅只是「狗」,還有泥泥虎等其他動物,只是大家在習慣上仍然統稱為泥泥狗不過,這種把咸型的泥土陰乾以後,再加以彩繪的呢泥狗,造型雖保持著傳統面貌,用途卻慢慢有了新的變化。比方說,有的泥泥狗做成了哨子,有的做成了手指偶,孩子們套在手上,還可以好好的演一場戲。還有更多擺飾用的泥泥狗,已經融入了許多中國著名的人物和故事,如十二生肖、京劇藝術等等。因為故事性濃厚,更增加了把玩的樂趣。如果把好幾個,或是一組泥偶擺在一起,甚至還能營造出一種故事的情境呢!泥泥狗,可以說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土玩。無論色彩和造型,都非常誇張奇特。它看起來既像「狗」,又像「猴」。最明顯的特徵是,玩偶上有鮮艷的女陰圖案,正象徵著中國人注重生殖觀念的根深蒂固。此外,「惠山泥人」譬如造型質樸可愛的「阿福」、河北新城縣白河鎮的呢玩具、西安泥哨等,都是頗為知名的土玩。而「捏麵人」,也被許多人視為是從土玩發展出來的。(出自玩遊戲‧張世宗著‧頁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