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幾千年來發展了許多木結構接榫的技術。同時,由於許多零星木料便於取得;所以,我國的木質玩具起源很早,也頗具特色。「魯班鎖」這個古老的木質益智玩具,就是充分展現中國人智慧的代表性傑作。
魯班,是中國傳統木匠行業所敬拜的始祖。而「魯班鎖」正是早年木工師傅授徒時,讓徒弟練習榫頭製作之用的。一直到今天,有些鄉村的中式木匠,「魯班鎖」仍然代代相傳。

「魯班鎖」是一種三軸組合積木,有好幾種形式,以六根(2一2一2)一組的「六子聯芳」最為普遍。但是也有七根(2一2一3)、八根(2一2一4)、九根(2一3一4)、十二根(4一4一4),甚至多到二十七根(9一9一9)的組合形式。

為什麼叫做「六子聯芳」呢?清光緒十五年(西元一八八九年)刊行的《鵝幻彙編》中曾提到,把每一根組木都各取「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名字;而六根結合,就叫做「六子聯芳」。關於「六子聯芳」,民間還有一個很傳神的名字,叫做「六疙瘩」。因為,要將這六根組木,完全正確的組合在一起,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常令人感到無比的困惑,就好像心頭一直有個疙瘩似的,很不舒暢,所以就叫做「六疙瘩」了。

有趣的是,「六子聯芳」組件榫頭的製作方法不只一種,而這些不同榫頭,不同組合方法的「六子聯芳」,組合後的造型卻只有一個相同的完成形狀。通常「六子聯芳」的最後一根,都是完整無缺不作榫,以便能直接插入結合,但其他的五根組件,就有非常豐富的變化。但到底有多少可用的組件?又到底能拼成多少種不同的「六子聯芳」?這個問題引起了許多國外數學家的好奇與重視,投身研究者更是不乏其人。例如,美國數學家卡特樂(Bill Cutler)就曾利用大型電腦做過詳細的分析,結果發現至少有二百六十九個不同的可用組件,利用這些組件則可排成近十二萬種不同拼法的「六子聯芳」!這個發現其是非常驚人,用「嘆為觀止」都不足以形容。

後來,西方設計師就根據「魯班鎖」的原理,設計出一系列的積木組合益智玩具面廣受歡迎。只是很多中國人反而不知道,這原來是緣自於我們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哩!(出自玩遊戲‧張世宗著‧頁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