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士真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在「教養孩子是藝術」(註)一文中提到:
遊戲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重要,應該盡量讓他玩,不必急著塞知識到他大腦中。學習是終身的,他有一生的時間去慢慢學他應該知道的知識,但是他必須在遊戲中學會出社會後所要用到的能力,如毅力、創造力、領袖魅力及人際關係。
洪蘭教授是研究大腦秘密的專家,她從大腦如何學習告訴我們:玩有助於孩子全面的發展。舉個例子來說:當小孩在玩捉迷藏時,當鬼的孩子要先動腦判斷其他孩子可能藏在什麼地方(思考),然後他要仔細觀察那些地方有沒有小孩的蹤影(找證據),想想如何誘敵或直搗黃龍(運用策略),而在躲藏的小孩們,也要思考躲哪裡最有利,什麼時機跑出來最安全…想想看這樣自然的訓練,和坐在教室裡反覆背讀知識的學習,有何不同呢?
我很喜歡植物,所以買了幾盆盆栽放在陽台那,因為我不懂園藝,因此選的是適合風吹雨打日曬的馬拉巴栗、雞蛋花樹和觀音蓮,剛開始每天澆水、半年施肥還算認真,這幾盆植物長的還好。後來沒有那麼費心思,有時三天才澆水,馬拉巴栗、雞蛋花樹的樹葉會轉黃,我看到了趕快澆水,心裡一直拜託他們要好好的成長。有時後遇到颱風,有的整棵樹吹倒了、有的泡在水裡面,幸好他們很堅毅,每次都安然無事。
三、四年下年,我覺得他們長大一些,花盆看起來有些小,決定幫他們換新家,因為考慮颱風的問題,所以我決定買大幾號的盆子,這樣有機土可以放多點,每盆植物底部比較重,颱風來了就不怕。更換新盆後,一樣順其自然生長,很快地我發現原本比我矮的馬拉巴栗、雞蛋花樹竟然高過我了,而且枝葉茂密,我非常驚訝他們生長的速度,這才瞭解:原來他們發展的可能全被限制在原來的小盆子,當我提供他們更大的空間時,他們成長的潛能就發揮了。
![]() |
觀音蓮會不斷長出新葉,可以將新葉連根換盆移植。 |
![]() |
看,給它空間,它可以長這麼大! |
種植物的經驗讓我驗證了洪蘭教授以柳宗元文章來說明:父母教養孩子只要適性的順其自然發展,生命自己會找出路。大人長大之後,往往忘記小時候的感覺,尤其是小時候在遊戲時全神投入,那種境界中學習效果才是最好的 – 主動、思考、判斷、解決問題、不怕失敗 – 長大後不就是需要這些能力嗎!
註:《親子天下》創刊號,「教養孩子是藝術」,p.24
经常来阅读,来学习,从游戏中,从林老师的文字中,学到了很多道理。
这才发现,竟然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呢!
谢谢林老师、张老师!
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