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世宗教育工作室
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除了嫦娥奔月,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玉兔擣藥了。

月亮上有兔子的說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在漢朝劉向的《五經通義》中有:「月中有兔與蟾蜍。」的記載,但沒有說明兔子在月亮上做什麼;到了晉代博玄《擬天問》寫到:「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後來月中的兔子,也稱玉兔、金兔,甚至直接以玉兔來指月亮,在蘇軾《中秋夜觀潮》中寫到:「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句中玉兔指的就是月亮。
玉兔擣藥玩具短片

玉兔擣藥玩具

到了明代更有了兔兒爺的出現,文章記載:「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說明了北京在中秋時節拜月時,有祈求兔兒爺庇佑兒女的習俗;清朝時,也將兔兒爺作為中秋時的兒童玩具,而各種不同形象的兔兒爺也漸漸出現,或站或坐,有武將、商人…等不同的造形,在部分地區的民間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而且,兔兒爺還曾參選過2008北京奧運的吉祥物喔!
兔兒爺
兔兒爺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