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世宗教育研究室
端午節來啦!你知道哪些跟端午節相關的有趣資訊嗎?
如果從端午節的文字意思來看,端午節的「端」字代表「始」的意涵,在中國的天干地支中,干支逢五就稱作「午」,所以農曆五月五日的端午節又稱作「重五」、「重午」、「端陽」。
端午時因溽氣(溽字不確定是否正確)重,許多的毒蟲都會跑出來,為了驅疫、避邪,傳統的習俗便在端午節時插上蒲葵、掛香包、掛五色線、採集各種草藥、喝雄黃酒…等。而蒲葵有著如劍的形狀,有可殺除惡鬼的意涵。
除了剛剛說的那些,為了驅除邪氣古人會懸掛神像,但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以毒攻毒,「五毒」圖像也因而產生,人們藉由五毒圖案避邪。而五毒指蟾蜍、蜥蜴、蜘蛛、蛇、蠍子(不確定是這些蟲嗎?)。在過去五毒圖像最出現在小朋友的服裝上,長輩們用這些圖案驅趕毒蟲,希望孩子們不要生病。
在我們的文化中,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並列三大重要民間節日。在過去「龍舟競渡」(賽龍舟)是一大盛事,相傳在南北朝時代就非常盛行,到了隋唐時代又更加的廣泛。歷史中的幾位皇帝如唐中宗、唐穆宗…等,都非常喜愛競渡,由於他們的提倡,使得賽龍舟的活動逐漸發展起來。每每到了賽龍舟的時候,江邊的兩岸擠滿了人,人聲鼎沸,非常熱鬧。而龍舟上的龍是一種祥獸,取其精神外,也是讓在龍舟上的人同心協力,抵達目標。
隨著時代轉變,端午節的節慶氛圍也漸漸消退,大家可能記得吃粽子和放假,但不一定了解和重視中國民間習俗節日背後的文化意義。你知道嗎?端午節的習俗也影響了其它的文化,在日本九州、沖繩沿海也有像龍舟比賽的活動,稱作「爬龍」。先前,韓國也將「端午節」申請為他們文化遺產之一。
文化並無國界之分,而是我們如何運用這些文化資產來說我們的故事。若我們不重視我們的文化,這些文化潛能有一天也會慢慢消失,這不就太可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