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家看中央三頻道的《藝術人生》節目,做客嘉賓是著名作家、畫家劉墉先生。他用大篇幅回憶了自己的童年,那帶著父母的愛意與生活酸痛的童年,讓他學會了感恩,學會了在困難中保持一種昂揚的姿態。幾度,他潸然淚下,童年的點點滴滴在他的言語中清晰地顯映出來——他說童年滋養了他的一生,不管是愛還是痛。我不禁也感動在他的故事中,一個對人生有著深刻而獨特認識的作家,骨子裡的情感和空靈都是來自於童年,而我的童年還有哪些印記呢?坐在沙發上,我讓自己沉靜下來,慢慢地回到童年,回到熟悉的那一幕幕當中去……

  

那是一個多麼清新明麗的世界,鳥叫,花香,甚至牆角蛐蛐的低吟都是如此熟悉如此誘人。古老的山村,土牆土屋土道,散發著泥土的芬芳,每一幕都是那麼親切。哪個地方有個洞,哪個夾道可以藏人,哪個老宅的屋裡存了什麼東西,都知道的,跑來的一群孩子裡不是有自己嗎?我們玩做迷藏的遊戲,當地叫“藏眠呼”。為了不讓對手們找到,什麼地方都是可以藏的,房前屋後,河道水溝,只要你敢藏就行。就在那個時候,村子裡的角角落落都讓我們摸透了,即使現在走在街道上,都可以清晰地記起那一個個角落的模樣。最美的是和父親一起去山上割草,父親在前面割,我和哥哥就在他身後的草叢中捉螞蚱和蟈蟈(當地叫乖子——諧音),草被父親割得都差不多了,這些小傢伙無處藏身,一個勁兒的跑、跳,我們也便忙的屁顛屁顛的,呵呵,“這一個!”“那一個!”“快……”喊聲此即彼伏,迴響在那可愛的山坡上。一串串的螞蚱和蟈蟈喲,讓我們的童年洋溢著幸福和快樂。

 

如果渴了,到山泉那裡去吧,沿著崎嶇的山路,用手撥開柴草,有劈風斬浪前行的豪氣呢,一手撩著,一手揮著“沖啊!”你會聞到柴草的清香,真的,絲絲縷縷,沁人心脾。有時會讓人忍不住停下來,吮吸一下,輕輕一咬,滋滋的冒著綠水,甜甜的感覺……到山泉邊了,那是懸崖底部的一眼泉,汩汩而出,老遠就聽見嘩嘩的溪流聲。到近前,俯下身子,伸手進去,好涼啊!冷不丁打個寒戰。用手捧著喝吧,一捧捧的,涼到嘴裡也甜到了心上……也有細心的人不願用手直接喝,那好辦,從核桃樹上摘下一片葉子,打一卷,遂成小碗狀,舀著喝,一下子文雅了許多。坐在泉邊,好好涼快一會,聽著鳥鳴,看著滿山的綠樹紅花,還有那一壁千仞的高山,一時就想在這裡造間房子多好啊。我相信這是童年的敏感留給我的,刻在心靈的深處,從來不曾離我遠去。

  

童年的孩子都有表現的欲望,更有當英雄的衝動,我也不例外。最深的印象是為了捉一隻跑到荊棘叢中的麻雀被紮的渾身是刺。那只麻雀竟然跑到荊棘堆裡去了,我三步並作兩步,一頭跟著紮了進去,絲毫沒有猶豫……手裡抓著那只鳥的時候,才發覺自己身上到處開始疼了。——不知道當時哪來的一股子勁,簡直忘我了。還有那次到樹上摘熟透的柿子,紅紅的,像燈籠一樣,誘惑著我,一步一步的靠近。哢嚓,腳下的樹枝斷了,哐的一聲摔將下來,懵了。落地之後,蹭的一聲又站起,好像沒事一樣,一個夥伴跑過來告訴我,剛才一個樹枝擋了一下,要不你就頭朝下了……一身冷汗,心有餘悸。

  

我的手指有兩個是疤痕累累的,那是小時候玩時的印記。從開始蹣跚走路,我的小手就不停了。在屋裡,用爸爸打石頭的鉗子錘子丁丁當當的開始蓋房子。土質的地面讓我弄得一個洞一個坑的,還像模像樣的拉起繩子——真把自己當建築師了。錘子是不長眼睛的,那一次柔弱的手腕沒有掌握好錘子的方向,一下砸到了左手的食指上,頓時血流如注……老院裡有一塊空地,那是我的遊戲場所。單單用大門上的一個鐵環,我就開始和幾個要好的夥伴打胚土(原來北方蓋房子用的一種用土做成的建築材料)。把濕土倒在鐵環裡,撒上爐灰,用錘子夯實,然後倒出來,擺放在一旁,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很壯觀啊,會有幾百塊,雖然一點用都沒有,就是喜歡,就是癡迷。前幾天看到我的寶貝閨女也在用沙製作蛋糕,還插上樹枝,邊插邊說:這是蠟燭……一下子明白了:每個孩子都喜歡動手創造自己的遊戲,在遊戲的世界裡孩子是自由的專注的,夢想就在那個時候開始種植。

  

沒有夥伴的童年是孤寂的,回到童年就不能不想起一個個再熟悉不過的面孔,不能不回憶起一個又一個如在昨日的場景。那個叫沙嶺子的地方如今已經長滿荒草,若隱若現的是紅褐色砂礫,當年的砂礫上可是我們自由滑行的軌道。站在小坡上,蹲下身子,大喊一聲“開車嘍!”出溜一下,順著砂礫滑下來,身後是一道長長地痕跡,彷佛自己真的成了司機一般。就這樣一個下來,一個又繞道跑上小山頭,排隊進行——現在知道了,那是我們的天然滑梯呀。褲子會很快磨破的,為這,沒少挨父母的批,可我們都樂此不彼。離著沙嶺子不遠,有個叫駝窯的地方,寬闊的很,那是我們“比武”的地方。一段時間,看霍元甲入了迷,大家也“揭竿而起”,組織了自己的小團夥。彼此之間不服,怎麼辦?駝窯比武大會應運而生。約好時間,帶著自己的幾個夥伴,拿著自製的武器(幾支木劍,或者木手槍)擺出一副舍我其誰的架勢來,就此拉開比賽的序幕。“比武”往往是一對一的,不直接動手,而是採用舉石塊比力氣,投擲石頭比準頭的方式進行。漫山遍野的石頭成了我們發洩的物件,劈裡啪啦一陣亂砸,兩隊皆大歡喜,往往會握手言和。如果大家有興致,還會採擷野果豆角當做美餐,好好吃上一頓呢……

  

童年是心靈深處最美的花園,當遭遇成長苦痛的時候,當被這浮躁的人世所累的時候,總願意回頭去看看,帶著不舍的眼神,在那裡我們會獲得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在心裡默默念著這樣的幾個詞語“勇敢、敏感、創造、夥伴”,是不是每個孩子的童年都有這樣的感受?是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這樣的一個個的故事?讓自己回到童年,也便更願意嘗試著走進孩子的世界,與他們一起編織屬於當下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