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造友善育兒空間及提升社會教育品質,台北市推動一區一親子館、一區一托嬰中心政策,有地方讓孩子遊樂,雙薪家庭可放心托育。位於中山區圓山捷運站爭艷館旁的中山親子館於2013年2月20日開幕,該館服務0到6歲學齡前幼兒,是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系張世宗教授做整體空間規劃、展示換展韌體系統設計。另外,張教授也親自設計「操作體驗區」內的操作及展示物件,讓孩子可以透過探索/操作/創作等方式親身體驗「玩中學」與「作中學」。
「操作體驗區」融合益智、科學、文化、藝術等多元領域,提供孩子多感官的學習經驗:
在光學區,可體驗旋轉螺旋設計的紙片而產生「視錯覺」效果;將透明色片相互交疊,可觀察顏色的變化;透過鏡子擺放的角度不同,讓孩子親眼見到鏡中玩具呈現無窮反射、或是出現四個影像等;而小孩最感到神奇的應該是「網紋效應」,只要將一張有不同曲線的透明片放在螺旋幾何圖形上,輕輕移動竟然會出現動態的旋轉效果。
在益智區,張教授將古代童玩的智慧融入在多種玩具裡,大人、小孩都要動動腦,為什麼七巧板可以千變萬化、猴子會消失?有個古名的「奇分四喜」又跟以前人分地有什麼關係?小遊戲也有大學問。
在探索區,有國寶級木工師傅親手依張教授設計製作的大型球滾道玩具,一個個眼睛閃亮的孩子專注地注視著木球在軌道隨機變換滾道;好奇的還有烏龜怎麼會自己下坡、跳寶怎麼滾來滾去,而撥沙探索箱則大大滿足孩子喜歡挖寶的熱情。
在創作區,跟著展示說明圖一步一步做,一張色紙就能變成蟬、大嘴蛙與紙炮,讓小孩體驗以前孩子們自己做玩具的「玩童」精神。
除了操作的玩具外,這裡也有大量的手做玩具展示,不僅大朋友懷念小時候的童玩,也讓現代小朋友見識到除了電玩以外的古代智慧。
在此也要特別介紹張教授的兩個點子:一是像有2顆眼睛的梯形通道,只要有人通過,通道的燈光就會亮起來,而梯形設計的通道裝有鏡子,自然吸引大人小孩在此駐足;二是舞台區,在強化玻璃下有四個大電視組合的螢幕,大小朋友可以躺在上面,透過上頭的反射鏡看到播放海底的景象,想像自己優游在珊瑚礁中與魚群同樂,享受想像之旅。
中山親子旗艦館開幕沒多久,預約場場爆滿,目前已超過一萬人使用,顯見家長有親子館的需求,期望未來有更多品質優良的親子館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