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世宗教育工作室
今年的中秋節,月亮真是又亮又圓,看看新聞報導,似乎大多數人都以烤肉活動來歡渡中秋節,我们再來看看以前台灣如何過中秋節。
從過去一直到戰前 在60年代之前,那時電視未出現在家庭裡,在中秋節時,人们一起坐在三合院埕中乘涼欣賞月亮,長輩說故事給晚輩聽「…嫦娥偷吃了長生不老的仙丹,身子輕飄飄地飛了起來…」,或是猜猜謎語,文化就這樣代代口語相傳下來;除了這些靜態活動,孩子们會玩各式各樣的遊戲:踩影子、捉螢火蟲、做柚子帽、賽柚子船、賣柚子豬肉(將柚子皮切成條狀),好不熱鬧呢! 60~80年代 電視逐漸普遍後,人们之間的互動開始減少,美國的阿波羅太空船成功登陸月球,阿姆斯壯沒有見到嫦娥,也看不到玉兔的蹤影,這個事實打破了中國人千年的想像,中秋節的活動不再那麼多采多姿。
80年代~至今 烤肉逐漸變成台灣歡慶中秋節的特殊活動。中秋節怎麼變成烤肉節呢?有一說法是:在部隊的阿兵哥遇到中秋節沒有休假,在軍中烤肉自娛,慢慢傳了開來。另一種說法是,廣告的威力形成此一特殊活動,那就是「一家烤肉萬家香」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廣告詞,商人為了刺激顧客消費,不斷用媒體洗腦大家成功的結果(想想七夕情人節、母親節等節日好像也變成這樣「商業文化」了!)。吃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看看五花八門的月餅),昔日流傳的民俗卻慢慢消失中,還破壞了生活環境。(請參考《全民烤肉夜 海灘遭殃時》http://tw.news.yahoo.com/050920/15/2bg8v.html) 徵求:你知道中秋節烤肉的由來嗎?歡迎大家共同來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