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士真

開學即將到來,小一新生要迎接各種挑戰,寫字就是其中之一。許多小孩從小就有使用智慧型手機/電腦的經驗,「用滑的」、「用說的」輕鬆就可以進入網路世界,可是要刻漢字那還真有點辛苦(如果是英文字母至少入門簡單點),可能有家長小孩會想:科技進步這麼快,為何還要這麼辛苦學習手寫漢字?會打字不就好了?

在此用兩位學者的研究來回應這個問題: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和神經科學系的助理教授詹姆斯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比較兩種單字學習方法的差異。結果顯示那些實際拿筆書寫單字的孩子,練習後的神經活動度比起那些單用眼睛看的孩子不僅較高,腦內活化區域也比較多,表示二度空間的操作書寫活動除了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空間觀念外,也可以增強記憶力。

另一由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系教授柏寧格(Berninger)領軍的研究,提出寫字和打字的不同處。柏寧格教授認為,寫字需要一連串的筆劃動作才能完成一個單字,而打字只是敲敲鍵盤即可完成一個單字。從腦部影像來看,連續的手部動作除了活化負責動作的運動皮質區外,其它與思考、語言、工作記憶有關的區域,活動量也是大幅增加,顯見寫字是全腦一起動。更重要的是,寫字還有助於整理思緒及表達能力。柏寧格教授發現,寫較多字、寫字速度較快的四年級和六年級學生,比起鍵盤,在寫作時,除了有較多想法,文字敘述也較有條理,可見寫字對作文能力也是有加分作用。(註)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人類約有1/3的腦皮質用在視覺,另外1/3用在動作的計畫和執行,透過書寫來認識文字的活動,會增強運動神經腦區的活動並留下記憶痕跡,所以基礎的學習仍是很重要的。當然,學習寫字也是要講方法,機械式的大量抄寫對小孩也非良方,文字的內容如何被學習、如何對小孩有意義,更是關鍵的影響。所以,有心的爸爸媽媽們,平時可以跟孩子進行一些活動提高寫字動機,例如:

  • 沙箱畫字:在紙盒或托盤等容器內平鋪一層沙,讓孩子用手指或拿筆在上面寫字,從孩子感興趣的文字開始(家人的名字、喜愛的節目等)
  • 寫字牆:在家裡的一面牆貼上全開的海報紙,讓小孩拿粗粉蠟筆在上面寫字(可以請小孩幫忙記事、分享心情等);也可以玩「存字銀行」遊戲,從報紙/雜誌/廣告DM找出認識的字詞,黏貼在海報紙上,黏貼時可排造形增加樂趣。(建議:一星期換一次海報紙,家長也請在上面寫字,讓小孩感受文字帶來的交流,讓這面牆形成家庭交流區。)

註:引自「多寫多動腦 動筆好處多多」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567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