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世宗教育工作室

張世宗主講

沈麗珍筆錄

我用金字塔來代表這些概念。

智力分為知覺、知識、智力。知覺就是用第一重感官獲得經驗,這方面孩子比我們好得多,什麼東西孩子都用他的五官去感覺。而知覺的運用昰得到知識,所以知覺動得越多,最上層的知識獲得越多。所以說,金字塔的底端築得越堅固,知識越廣。但知識多了,要如何應付考試或再擴充呢?記憶加聯想,往往有事半功倍的功效。記住,背的知識不等於知識本身。杜威說:知識跟知識的紀錄有很大的差別,知識試感官得到的資訊內化在體內。我以華裔美人看到吃麻糬的反應為例:好厲害呀!皮面不見洞,餡昰如何擺進去的呢?又,那麼多的芝麻要黏到什麼時候呀!

不錯,很多祖、父母輩的常識,我們年輕一代已經不會了。像麵條為什麼要昰鹹的,因鹽能增加延展性。粉圓的作法,只是用籮筐搖動,讓水一直滴下來而已;傳統的東西常是最好的,很奇怪喔!因為那是知覺經驗的累積,而現在反有很多人用刻意的方法,去得到知識的紀錄?!

好,知識多的人,他的智力是會好一點,那是因為他有較多的工具,一旦碰到狀況,有多一點的工具供他選擇;但智力還包括歸類思考、分析等,見諸於課堂只有作文、應用問題屬之,但現在因電腦閱卷,考的是第一層次的知識,只要會背、背全,就能考100分,這樣的第一名大家認為如何?你敢說所有沒考上大學的是笨蛋?他可能只是不適合這類考試制度罷了!而一個選擇我們看到的部分來考,捨棄看不到部分的考試制度,是合理的嗎?

(南市幼教 五卷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