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世宗教育工作室
張世宗主講
沈麗珍筆錄
所以我把智商和智力做一分野,一般我們都用智商來談智力有多好,我用一個比喻來說智商:小孩以丟石頭來測量牆外的池塘大小形狀,他聽到水聲測方向後記一筆,我們假設水聲越多池塘越大(這種假設沒有錯),但各位只是瞭解一下,出題的目的在丟石的技巧與測得的結果,有很大的關係,各位看下圖;
不同的丟石方式,產生不同的測試結果,其中奇形怪狀者的獲中率或許只有六成,但他因觸角廣,可能獲得的知識更多。學生都是很聰明的,他知道你會丟石頭到那一區,他就寫什麼答案,以獲得100分,我小時也是如此,一直痛苦掙扎,要寫老師要的答案,還是我自己認為對的。大人哪!自己受限制,又將之封閉!小時的智力測驗題目:飛機飛往北極,往哪個方向飛?(沒人敢答,只有某師帶來的孩子答:北,主講者只能笑著說:障礙阿!)北是完全正確的嗎?現在還有一個答案:飛船往「上」飛呀!
是的,我們就是將一個孩子的成長,用既定的框框架住,為了考試,為了評估方便。以前大陸有一種人造株儒,將孩子養在籠中限制其長大,以造成不同,再教以把戲賺錢之;大家一定認為好可憐!好!現在馬上想一想:我們的教育是否也在做同樣的事?我們不讓孩子照他自己的方向發展。沒錯,大家都知道李遠哲—諾貝爾獎得主,中國人的驕傲,他可是華裔喔!也好在是華裔,如果今天他還留在台灣,是沒辦法獲得這個獎的。我們有多少莫札特不見了,或是把莫札特訓練成愛迪生,愛迪生訓練成莫札特!因為我們什麼都幫他決定了。這個社會實在是不鼓勵發展個人的;現在好多了,以前若沒考上大學,那真是完蛋了。
(南市幼教 五卷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