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世宗教育工作室
張世宗主講
沈麗珍筆錄
四、人面對問題的種類
系統分析講究input&output,進什出什。我已師專生做例子:假設今天要評斷幼師教育,我們就把幼師所需的知識、能力,扣掉高中進來時所擁有的,就是這個體系給的東西。所以教育上我們應知目標及學者本身的特性,了解二者,才能設計教學;如果不知其一,就是為做而做。我再強調一次:工具本身沒有好壞,只有使用者和使用方法的判斷。中國的老子、莊子裡有較多的另一種思考模式。
人類大人的視野高度在170左右,孩子在110,而往往我們都習於自已的視野,而忽略了應注意到的。很多人設計幼稚園時,依大人的想法來設計,舊校舍我沒話說,但新蓋時還將插座設計在110以下,不是在製造孩子觸電的危險嗎?既無法阻止好奇,為何不防範於未然?!下次你進教室時,不妨蹲下來看看,那才是孩子的世界,拍照、講話時……將視線拉與孩子齊,或蹲下來,或抱起他,與他平齊,他才會跟你講他心裡的話。與孩子相處是一種藝術,我從與孩子相處中學到的,比從學校裡學到的還多。
哈佛大學校長曾在系務會議上說:「各位要特別注意班上成績優良者,因他們可能會成為名學者,而回學校授課;但更要注意那些調皮搗蛋者,他們可能是捐大筆錢給學校的企業經營者。」沒錯,企業經營者需要的就是靈活的變化與判斷,所謂的博士,是做不來的(博士應為精士或狹士,他只認得自己研究的範圍)。台灣俗語也說:狀元子好生,商人子難養。各位不妨細嚼其意。我很佩服一種人:在社會上混完太保又回頭的人,因他有歷練經驗,具與人相處、判斷的技巧。可是混不回來的人就很糟了。我們輸不起,所以還是希望孩子往好的方向走。
(南市幼教 五卷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