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佩珊    北教大幼碩二

★ 評估   由於小女生以前有操作過用磁鐵釣魚,已經很熟練了,所以此次設計的教具,主要是要增加其困難度與挑戰,以促進小女生之肌肉發展…等的目標,由於是第一次接觸此教具,所以小女生感覺很新奇,但是也因其困難度較高而容易感到挫折。
   剛開始請小女生使用粗毛線的釣竿,是因為其比細線釣竿容易操作,不過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粗毛線的釣竿對於小女生來說仍是難度微高,因為繩子容易晃動,不易瞄準目標。而由於此小女生的個性較急,很容易失去耐性而不願意嘗試,所以後來我就讓小女生抓住繩子去勾海底生物前端的吊勾。但雖然小女生沒有用很標準(拿著釣竿,不能抓住繩子)的方式釣魚,但是我認為小女生在活動中仍是展現了高度的專注力,並且亦增進了大小肌肉、手眼協調發展的練習機會。
    此外,我在目標中也設定了希望小女生能夠認識不同的海底生物,但是由於有些海底生物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小女生最熟悉的仍是先前就知道的「魚」,再來對於「海龜」比較熟悉,其他的就沒有辦法根據命令指出來了(例如:找找看海馬在哪裡?)。

★ 發現與檢討
    透過這一次活動,我發現粗毛線的釣竿對於此小女生來說仍是太困難了,因為小女生沒有辦法控制住晃動的繩子以瞄準目標,此外釣竿下的迴紋針勾子太短,亦不太容易勾,所以在活動後我再次思考該如何改變此教具,讓它更適合此小女生的發展程度,我想可以使用小木條當作釣竿,因為小木條就不會晃動,小女生可以將焦點放在小木條下的勾子,讓勾子能勾到海底生物前端的吊勾裡。此外,關於釣竿下的迴紋針勾子太短,不太容易勾的問題,可能可以使用較粗的媒材來當勾子,像是使用毛根來製作勾子……等,但是我想如果在活動的過程中,發現教具太過簡單操作以至孩子失去興趣時,就要有彈性的再次更改教具的操作方式。
    另外,由於小女生正在發展手部力量,所以喜歡拉扯東西,在活動過程中,小女生就想要將蝦子的黑鬚鬚拔掉,由於這五隻海底生物有使用膠帶將其封起來,但若是大力一點扯仍
有可能會破壞,故讓我檢討到自製教具的「堅固性」,因為教具如果很容易損壞,就會降低其重複使用率,所以在自製教具時應該要能考量到其堅固性,像是我這次若能夠使用護備的方式將海底生物封起來,可能就能避免被破壞的危機了。

★ 感想

由於小女生平常專注力不太集中,所以必須常常變換遊戲以引起其興趣,故在此次操作教具的過程中,我希望能夠使用這個自製教具,但是不同的活動(例如:介紹海底生物、釣魚、使用小水桶裝海底生物)來讓小女生操作,在活動中發現轉換一種活動,果然能夠讓小女生又重新燃起對此教具的興趣,雖然是同一樣教具,但孩子依然也能玩的津津有味,我想「多元玩法」應該也是教具的一項目標吧!除了教具本身可能有多元的玩法之外,適時的加入其他教具或活動應該也能變化出不同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