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具設計和實作
作者:劉嘉貽
ㄧ、設計原理
1、設計動機:
由於市售的玩具,大多以發展認知能力為主,較少針對有口腔或精細動作方面發展障礙的兒童而設計,所以設計該遊戲教具,希望透過教具,吸引兒童運用口腔動作和精細動作,加強對動作困難兒童的訓練。

2、適用對象:
所以這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給口腔動作障礙兒童,例如嘴唇周圍肌肉控 制不良,導致流口水的現象,或說話時換氣困難的兒童;以及精細動作協調有問題的兒童,例如腦性麻痺、動作發展遲緩、唐氏症等,無法協調的使用個別的手指肌肉。

3、教具材料:
(1)內容:透明塑膠盒子ㄧ個,上面有2列各有5孔,共10孔的、乒乓球2個、
筷子2雙(如附圖)

(2)優點:

*容易收納和準備
*透明材質提供空間概念不佳的兒童,良好的視覺提示
*符合重複使用的原則

4、建議玩法:
(1)嘴上功夫:
兩位兒童分別在盒子兩端,用嘴巴吹乒乓球向前跨越5個孔,到達另一端,以競 賽性的方式進行,先完成者獲勝。(使用者可自行調整前進路線或單人進行。)

(2) 夾夾樂:
兩位兒童分別在盒子兩端,各使用一雙筷子,張開適當角度,沿著洞向前推進,若推出範圍外或跳洞需重新開始,最先到達第五個洞者獲勝。

三、教具檢討
(一)材料方面
1、塑膠材質的圓孔切口比較尖銳,若不慎會刮傷手指,可在孔的周圍加貼海棉膠帶。
2、塑膠盒子的透明感對於弱視,需強調教具對比色差的兒童,會產生視覺空間干擾,可依操作面形式覆蓋不透明,且與球的顏色呈明顯對比的紙張,增加視覺提示的效果。
3、塑膠材質太軟,競賽遊戲激烈時容易變形和移動,可挑選較硬且厚重的塑膠板,並在盒子下方加裝固定的裝置,如:吸盤、固定器、魔術氈。

(二)活動設計方面
1、精細動作的訓練應依兒童手指肌力和協調度,準備不同重量和材質的球。
2、準備不同孔徑的板子。例如:加大孔徑讓球更加陷在孔中,可以增加吹氣要求,提高活動困難度。
3、由於盒子空間有限,若體型較大,兩人同時進行時會有肢體碰觸相互干擾,可設計為分離式的兩組盒子。
4、改變盒子的傾斜角度。讓功能較佳的幼兒由低往高的方向前進,功能較差者, 有高往低的方向前進,利用地心引力增加阻力。

(三)活動對象方面
1、藉由這次的活觀察發現,透過競賽及肢體的活動,能誘發幼兒在自然情境中的 語言,由於幼兒專注在活動當中,不像平常時間會因為發音不正確而退縮。
2、利用筷子進行活動,若是操作者小肌肉控制不佳,先用橡皮筋將筷子的張開角度固定,減低活動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