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張世宗

第三區:教學區

藉著主動線之引向出口,將此展覽室的另一角劃分出來。因為三面靠牆,沒有通過性的交通,就成了寧靜區。除了辦公室佔的面積外,其餘的一個約正方形的面積,就設計成多用途的教學空間。為了維持其多用途之機能,整個空間內不設任何物品,以保持較完整的使用空間。而牆壁成了唯一加以定義用途的部分。東側面向出口的一面無牆,用半高度之海水水族箱,與動態區有象徵性的隔間,而又維持一整個開放性空間設計的特性。水族箱可行兩面觀視。北側和辦公室隔鄰的牆面掛著黑板及揭示板。西側牆另作出向前推出的牆面,夾層空間就裝了大小高低不等的淡水水族箱,動、植物都有。自觀察方向看去,就成了挖入式的水族箱。外壁仍是完整的一面,這就是為了保持此多用途空間完整的特性(就好像現代室內設計流行以壁櫥代替傳統的櫥櫃;也是為了使可使用空間較完整)。南側的牆面就保留作為不定期更換之展示版(其他都為永久性展示)。

在結束前我想強調一件事,本文以此自然科學中心來舉例,並不一定就因其設計得較完美,也不見得其一切構想都是正確的;我只是想以此來說明一件事,一件很重要的觀念,一個為兒童而設計的兒童博物館,需要不同專業的整合,包含了兒童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科學家、美術家、建築師、媒體專家、工業設計師、美工等各方面人才之配合; 故視計劃規模需要一個適當的設計規畫小組或顧問群,才能設計出發揮博物館功能的軟硬體。(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