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work help website screen capture

在數位學習的資源環境類型中,按其功能性可區分為:

1. 線上教材資源(如:教育部的「學習加油站」)。

2. 線上資料庫(如:全國博碩士論文檢索系統)

3. 網路教學系統(如:大前研一BBT研究所的AIRCAMPUS系統)。

但對學生而言最需要的應該還是能夠『快速完成作業』的線上資料庫,當然這種需求下也產生不少的網站,其類型大體可區分為,分類問答式與百科全書式等兩種主要類型。而分類問答式按收費與否又可分為:免費(例如雅虎奇摩的知識+)與收費(例如Google Answers),另外百科全書式的資料庫亦可分為:免費的資源(如wikipedia),或者是收費式(如遠流智慧藏百科全書網)。對學生而言,選擇這些作業的資料庫,主要考慮的因素大體有五:正確性、方便性、預算限制、獨特性與教育性,其中正確性與方便性為主要因素,預算限制、獨特性與教育性則容後再述。

使用者在考量正確性與方便性時,百科全書式的資料庫正確性可能較高,但學生可能必須加以整理與吸收後才後完成作業,而分類問答式的資料庫則能讓提問者直接將問題(作業題目)與答案,透過文書編輯軟體直接轉換成作業內容,對急於完成作業者自然極具吸引力,但因為這類資料正確性大有問題,在使用也會發生一些有趣的現象,例如在分類問答式資料庫中某一段時間內可以看到大量的類似問題(例如暑假結束前,連續數人提出『介紹五種童玩並提出五種創新玩法』之類的問題),或者由問題內容讀者可以馬上認出這是那個學校那一班那個人等等)。這種問答式網站雖然可以求得作業的速成,但多半有所限制,其一是該類網站多半會公開或半公開方式禁止使用者做此類之利用,但在流量的考慮下網站經營者多半也是被動式處理,而非積極的介入,不過這也足證明該類資料庫的功能除了蒐集各式各樣的問題與答案外,另一種目應該是經營社群;另外該類網站還有一個難以克服的問題,就是答案的「品質」,因為回答問題者採匿名方式,答案資料來源不無法確認,而且確認答案的方式是由提問者決定,如有兩個以上答案則由讀者投票決定,雖然最後還有所謂「知識達人」確認正確與否,但由整個『知識』產生過程觀之,其回答者、答案資料與確認正確與否的方式均無法通過嚴格的檢視,使用者要將答案作為作業恐應三思。而有鑑於前述之資料正確性與方便性的問題,美國線上最近推出所謂的家庭作業網站StudyBuddy.com,這個網站號稱針對家庭作業經過教育專家審核的資料庫,或許可與現行的問答式資料庫做一市場區隔,其後續發展也值得繼續觀察。

homework help e-learning screen cap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