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張世宗教育工作室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與桃符。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對於身邊的萬物都保有敬畏的心,對於「門」這個有保護生命財產功能與每日生活密切相關的物,自然也被賦予神性。
在東漢已有文字記載民間已將神荼、鬱壘的神像貼在門上。傳說在東海的海朔山上,有棵巨大的桃樹,桃樹的北邊是鬼門關,鬼魂都會由這裡出入。有些鬼魂在這附近鬧事,使得居民無法安心生活,後來神荼和鬱疊兩兄弟在這桃樹下將無故搗亂的鬼抓給老虎吃,旁邊的鬼看再也不敢鬧事,從此恢復了平安。於是人們開始在桃板或門上畫神荼、鬱疊像。
武強版印年畫-門神秦叔寶、尉遲恭
到了唐代,傳說當時龍王因未按玉皇大帝的旨意執行降水的任務,玉帝一怒之下,命唐太宗的宰相魏徵斬龍王;得知消息的龍王連忙向唐太宗求援,唐太宗豪爽的承諾了龍王,於是唐太宗在要行刑的當日找魏徵下棋,不讓魏徵離開他的視線,好讓魏徵錯過行刑的時辰,沒想到魏徵居然在下棋時睡著了,並且在夢中斬了龍王,唐太宗李世民因失信於龍王,無法安心入睡,老是夢到龍王到他的床邊哭嚎,這時,秦叔寶、尉遲恭兩名忠心的將領自願在夜裡守護宮門,讓太宗不再惡夢連連,唐太宗不捨兩位將軍如此辛苦,便請人在宮門畫上兩位將軍的畫像。經官方與民間的仿效後,秦叔寶、尉遲恭兩位將軍也成為民間傳統中的門神。
因為時代變遷,門神也展現出不同的形象,包括佛教中的四大天王、降妖除魔的鍾馗、當時勇猛的將軍都成為民間信仰中的門神。
濰縣版印年畫-年年有餘
人們為避邪、祈福、鎮宅等目的而將門神直接畫或刻在門上,或是先將門神畫好再貼於門上的習俗,到了宋代因印刷術的發展,開始加入版畫印製的方式,讓門神的信仰更普遍;而明、清兩代,版印年畫在民間已非常盛行,內容也由門神拓展到了其他神像、與具吉祥喜慶、求才求子意涵的圖像,或有教化意義的民間故事上…等,多元的內容反映了各時代民間的習俗與信仰,因此透過版印年畫也可發現許多民間文化與傳說故事。
天成版印年畫-掛曆
在民初,出現了年畫與月曆結合的掛曆,直到現在我們仍常在春節前送月曆給親友作為贈禮。版印年畫的風格各地不同,其中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和四川綿竹,是著名的四大民間木刻年畫產地。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new year C 文化游藝 print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信仰 節氣游藝 祈福 民間習俗 民間故事 天津楊柳青 山東濰坊 年畫 傳說 四川綿竹 春聯 版印年畫 蘇州桃花塢 避邪 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