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張世宗教育工作室
二次大戰前至1950年代的農業期,童玩以手工自製童玩為代表。雖乃物質缺乏的農業時期,卻是童年游藝生活豐富的歲月。童玩取材自大自然;完成於個人的創意妙手巧思。
1950年代至1970年代,輕工業逐漸發展,「客廳即工廠」啟開了台灣代工業的開始;小型機器生產、手工加工形式的量產童玩也逐漸取代鄉土手做玩具的舞台。
1970年代至1990年代台灣經濟發展出中小企業生產、國際貿易外銷模式。玩具步入工業化產業的時代。此時期是世界玩具代工廠,也是台灣玩具外銷的黃金期。
工業期的童玩以塑膠鐵皮材質、電動馬達動力的工廠機製量產商品玩具為代表。此時期電視也進入童年生活,孩子們逐漸放棄自製玩具的意願,操作性取代了創作性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