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世宗教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玩具與遊戲研究所 所長 (兼)造形設計系 系主任


皮亞傑與蒙特梭利
什麼是對幼兒有意義的學習呢?我們不妨探討二位關心幼兒學習本質的學者所提示的意見。
皮亞傑的認知學習理論
瑞士科學家(經常被誤認為是心理學家或教育家)皮亞傑(Jean Piaget)對幼兒認知能力發展做了長期的觀察,結果發現幼兒的學習是必須經常與外界環境互相作用而得。他並且提出階段(Stages)的觀念來描述他所主張的,兒童自出生至成年所必經四個連續性的認知能力特性發展階段。
皮亞傑的研究結果給幼兒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譬如說,在幼兒認知能力發展尚未到一定階段即傳授一些超出他能力範圍太多的知識或技能是徒勞無功的,有時甚至是破壞性的。就如同上段所述之例子,有時對於幼兒加以誘導,從而引起自發學習的動機,會以強迫教學來得有效率、有意義的多。


蒙特梭利的吸收心靈
義大利第一位女醫生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二次大戰結束前,在印度作的一系列演講,後來被編撰成一部書,書名叫「吸收的心靈」(The absorbent mind)。她分析了幼兒生理、心理各方面之成長,認為人生下來最初的六年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孩子們不必藉由外力,自己能獲取有關運動協調、社會行為協調、語言工作習慣等,決定其一生生活型態的知識與能力,兒童們的腦袋並非是空的準備隨時自外界填入知識。相反的,兒童是不停地在主動地吸取和學習生存及成長所需的知識和能力。父母提供孩子教育機會的意義不在於權威性的灌輸孩子一些知識的技能,在幼兒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父母親的主要角色是推動者或促進者,雙親必須放棄權威式灌輸者的心態,才能有意義的幫助幼兒學習,也唯有如此,他們對於幼兒學習的幫助才有價值。
●前文相關聯結:
幼兒教學─「教」或「學」(二)
幼兒教學─「教」或「學」(ㄧ)